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视频网站娱乐化倾向调查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5-05-13 08:50

    摘要:随着美国的YouTube网站在2006年享誉全球,互联网视频分享网站的序幕被拉开,中国相继有上百个视频分享网站创办开通。其中优酷网、土豆网和56网等从众多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先者。从视频发布到视频分享,传播者与受众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本文对视频分享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反主流文化倾向导致的娱乐化倾向非常严重,并对这种娱乐化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关键词:中国视频网站,娱乐化倾向,调查,反思,公共管理论文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国内地的优酷网、土豆网和56网三家视频分享网站,除此之外还选取了美国的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作为参照,一共对四家网站进行抽样分析。2012年在Alexa网站上的排名,优酷网排名第58,土豆网第142,56网第114,YouTube网第三。中文排名优酷第一,土豆第二,56网第四。1.资料来源本文研究内容来自于国内三家视频分享网站主页的搜索引擎,由于无法进入YouTube网站主页,该对象的资料来源于暨南大学图书馆数据库检索,保证了样本的覆盖性和代表性。2.抽样本次研究的跨度为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一年的时间。3.分析指标视频分享网站的分析指标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是网站视频被用户浏览的情况,有“最多观看”、“最热话题”、“最多评论”、“最多引用”、“最具争议”等指标,另一个是网络视频在搜索时的时间单位。本次分析,在第一层面,采用了“最多观看”和“最多评论”两个指标,周期为2012年全年。
    二、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分析可以发现各类娱乐短片在视频分享网站的内容份额中占了绝大多数,例如56网2012年视频总数为87785个,其中79402个为娱乐视频,娱乐视频占了全部视频的90.4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娱乐视频中,包含了大量低级、庸俗甚至色情的内容。在娱乐化方面,视频网站比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更加凶猛。根据上述分析指标所选取的视频,主要区分为“娱乐性”和“非娱乐性”,这就是对视频分享网站中娱乐性内容的界定。这四家视频网站“娱乐性频道”占所有频道的百分比分别为:优酷网:70%;土豆网:75%;56网:65%;Youtube:58%。
    以一个月为时间单位,对这四家视频分享网站2012年一年内的视频进行了统计分析。限于篇幅有限,根据“最多观看”指标得出的视频统计,优酷网娱乐类视频10个,非娱乐2个,娱乐占83.3%。土豆网娱乐类12个,娱乐占100%。56网娱乐类7个,非娱乐类5个,娱乐占58.3%。YouTube娱乐类9个,非娱乐类3个,娱乐占75%。我们发现娱乐类视频在视频分享网站的全部内容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娱乐化程度总体高于YouTube,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已经高度娱乐化了,视频分享网站的在近几年的走红正在加剧这一趋向。
    三、网络视频的个案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视频网站中某些视频内容的娱乐性质,本文选取了几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012年最火的节目非《中国好声音》莫属,最火的歌曲就非《江南Style》莫属。网上还出现了小学生版、吊丝逆袭版、周星驰版、唐山版等各种模仿版本。包括上述三家视频网站在内的网站中都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经改编的各种Style,甚至各高校的同学也纷纷跳起了骑马舞,不亦乐乎。网络爆红的“第一推动力”究竟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互联网营销,试图以人造的“第一推动力”掀起网民的参与传播热潮,甚至不惜雇佣大量水军。“江南style”并不是个例,它的全球蔓延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在网络的助力下强势出击,也无形中折射出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大转型期全球性的精神焦虑。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颜艳红因“一时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这个视频被上传到网上[1]。视频经网友争相转载,表达人们对那个老师的痛恨和对幼童的同情。在“揭露残忍”与“博取同情”的背后,有多少人实际是要拿这件事来开涮。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以视频方式传播是一种流行趋势,当一切信息都可用娱乐性来包装时,当娱乐性信息正在成为媒介的重心时,最痛苦的事情就可以拿来“苦中作乐”。
    四、反思视频网站“娱乐至死”
    (一)全民“食信息”狂欢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根据“食肉动物”这个词给我们重新下了一个定义:“食信息动物”。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比较了人的思维方式和电脑的架构:“人不仅是一种食肉动物,他已经逐渐变成了食信息动物。人对信息充满了饥渴……[2]”视频分享网站为何如此火爆,就源于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但与大众媒体时代不同的是:当下的人们更热衷或习惯于不加思考和想象的视频信息。
    全民开始“食信息”的狂欢时代,中国甚至使世界的传媒表现出的娱乐化倾向,这与我们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从电影的出现到今天的网络视频分享,我们发现视觉技术的发展是和我们人的视觉需求及欲望同步增长的。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在于吸引人们的眼球,通过吸引眼球,获得尽可能高的收视率,凭借高收视率来换取高额的广告收入以及其他资金的支持。在海量的视频短片中,人们对视觉快感的追求超过了对文化价值的追求。网络视频就是在欺骗人们的眼睛,在麻痹我们的思维,让人们对它逐渐习惯进而上瘾。
    视频分享网站的传播是任意的,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根据上面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三家国内视频分享网站的娱乐类视频占所有视频的比率都很高,与美国的同类网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说明视频分享网站的“娱乐至死”倾向已在全球蔓延,这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倾向。
    (二)价值迷乱下的低俗娱乐恶搞
    总体上看,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没有信仰,价值观混乱,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个体陷于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泥淖中不能自拔。我们在消费主义所堆砌起来的庞大景观面前,失去了自由、个性与尊严。年轻一代受此蛊惑最深——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摒弃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急功近利,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3]。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相比,传播娱乐节目的成本低下,传播方式更加互动,并且无时空限制,其娱乐化的程度和广度都比电视媒体来得凶猛。网络视频无时间限制,24小时无限制点击。这些更加增加了年轻一代在网络狂欢的便利性,网络传播同时也印证了“六度空间理论”,网络上任何一个节点发出的信息经过不超过6次以上的转发就能到达网络上任何一个节点。2012年一曲《江南style》不仅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在各大文艺节目中都出现作为一曲压轴戏,不管是大学晚会,还是国家军队晚会,都以上演骑马舞为乐。网络视频纷纷上传各种版本的骑马舞,一时间全球的节目都在“骑马”。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网民在反主流文化的同时,颠覆传统的审美,制造大量恶搞的视频刺激和麻痹其他网民的审美意识。在网络视频中,高层次审美节目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娱乐化视频是比较低级的刺激人们的感官本能。在很多人价值迷失错乱的今天,到底追求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只好人云亦云,流行往往就始于盲从。当低俗的娱乐成为年轻人盲目模仿跟从的一种消费时,恰是迷失一代的最大特征。
    (三)打开镣铐的狂舞者——娱乐化
    在中国,有关社会的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言论受到很多的限制。而娱乐类信息方面的禁区则几乎没有,于是娱乐节目的大口越张越大。90年代的综艺节目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为代表,到2004年兴起的平民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为代表,再到2012年赢得头彩的《中国好声音》,2013年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和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两档最新的玩“明星真人跳水”节目,更是把窥私从文字信息方式直接引向对明星肉体形象的直接消费。《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节目自开播以来,媒体舆论的焦点一直关注是女明星的泳衣是否高开叉,女明星互拼“凶器”博“出位”,某某女明星动作“撩人”……等等类似的纯属“物化”女性的话题,实在是没有任何品位而言。而此类明星跳水节目还以“励志”自居,实不敢苟同。正因为国家法律法规对娱乐化的界限与程度没有任何约束,导致现在媒体上的娱乐节目内涵和风格日渐“物化”,节目的品质和精神丧失殆尽,令人担忧。这背离了“娱乐专业主义”的精髓,“娱乐专业主义”并非一种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或者泛娱乐的主张,主要是指以高品质的内容为立身之本,创建优质要素组合以致规范化生产机制以形成强大的制作能力、融合新媒体的多媒体平台构建与营运、与之相适应的创作制作等团队建设和适应市场博弈的品牌塑造与营销等[4]。
    中国内地电视把娱乐节目不断推高,其节目通过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越演越烈,中国年轻一代网民正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视频世界中无法自拔。
    本文通过对三家国内排名前列的视频分享网站以及与美国著名的youTube网站进行对比取样分析,揭示“娱乐至死”倾向的严重后果。通过取样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娱乐性视频在全部内容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且娱乐化程度高于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视频网站的飞速发展,正在加剧中国媒介“娱乐至死”的趋向,并且进一步地恶化我们的媒介环境。媒体社会责任感日渐式微,媒体直接参与或鼓动受众去进行物质或身体的消费。在一片喧嚣的视频世界中,人类迷失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而任由眼球在曼舞、在凸起。(来源:今传媒文/张毅莲李凤琳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优酷网,土豆网视频[EB/OL].www.youku.com,www.tudou.com观看时间:2012-12.
    [2](德)弗兰克?施尔玛赫.网络至死[M].北京:龙门书局,2011.
    [3]蒋建国,姜燕.消费时代的价值迷乱与精神危机[J].山东社会科学,2011(6).
    [4]胡瑞庭.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创新创优实践的理论价值与意义[J].现代传播,2013(2).


本文编号:20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0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