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山影传媒电视剧创作及其示范性意义

发布时间:2018-08-03 11:44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琅琊榜》《欢乐颂》《北平无战事》等一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其幕后的制作出品方——山东影视传媒集团逐步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随着观众对于山影传媒集团认知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从八十年代万人空巷的《武松》《高山下的花环》到九十年代热播的《孔子》《白眉大侠》《甘十九妹》,再到21世纪初受到观众高度认可的《大染坊》《闯关东》,这些被观众所熟知并认可的电视剧作品竟然都出自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原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因此,山影传媒及其出品的电视剧作品成为了最近几年学界和业界讨论研究的焦点,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更获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赞誉。与此同时,山影传媒集团作为山东精品文化坐标,其出品的电视剧多立足于山东本土文化,体现山东地域性特征及人文风貌,展现山东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山东地域文化精神。在其出品的电视剧中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坚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传的基本理念,生产出了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本文将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山影传媒所出品的极具代表性的电视剧进行研究。梳理山影传媒电视剧特色,以及三十多年来从起步初期踏实创作到九十年代不断壮大发展,再到新世纪以来成熟繁荣的发展历程。深入探析山影传媒代表性电视剧作品类型以及其经典化追求。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研究山影电视剧中所展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在地域文化中所透露出的地域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通过符号学的视角,研究山影传媒电视剧当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并且解读这些地域文化符号所渗透的精神内涵。最后,将针对当前山影传媒的电视剧创作和发展现状,从作品品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等多维角度,分析山影传媒电视剧经典化追求并指出山影传媒集团在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亟待改进的问题,希望对未来山影传媒集团以及国内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有所启发和帮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a series of TV dramas, such as "the Langya list >" "happy song" and "no war in Beiping," and other series of TV dramas, the production party behind the curtai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view of the Shandong film and television group.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audience's cognition of the mountain shadow media group, people are coming from "Wu Song > < mountain" in the allane of 80s. The wreaths of the 90s, "Confucius > < Bai Mei big man > < Gan nineteen sister > >" big dye workshop > "Guandong >"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TV dramas which are well known and recognized by the audience are from the Shandong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group (original Shandong film TV theater production Center). Therefore, Shanying media and its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V series of Shandong film media group, which is a fine cultural coordinate of Shandong, is based on the local culture of Shandong and embodie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ndong. The humanistic style shows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handong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spirit of regional culture in Shandong. In its TV dramas, it has always persisted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socialism, insisting on the era of song and the basic idea of the people's biography, producing a large number of ideas and art in one, for the audience to see and enj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representative TV series produced by mountain shadow media. This paper comb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V series of mountain shadow media, as well as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course from the early start of the beginning to the 90s, and then to the mature and prosperous development course since the new century in the thirty years. The type of representative TV drama works and its classic pursuit. Through the way of text analysis, it studies the regional cultural features displayed in the shadow TV drama,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culture spirit and spirit of the times revealed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TV series of shadow media is studied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In the end, we will analyze the classic pursuit of the TV dramas of mountain shadow media and point out the legend of mountain shadow TV dramas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angles of the quality of wor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and and the system mechanism. In the course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media group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process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hope to enlighten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mountain shadow media group and the domestic TV play industr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碰撞——戏曲电视剧创作难点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07期

2 钟欣;电视剧要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中国传播论坛—2002·电视剧传播”综述[J];现代传播;2003年02期

3 蓝天;当前电视剧创作中的不良倾向[J];声屏世界;2004年03期

4 杨少伟;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新闻爱好者;2004年09期

5 倪学礼;振兴电视剧始自善待编剧——从写电视剧《有泪尽情流》说开去[J];现代传播;2005年03期

6 程勉;电视剧:再多一些大众情结[J];视听界;2005年05期

7 胡友笋,陈秀杰;同工异曲 共造双赢——关于两部“民工”题材电视剧取胜市场的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05年10期

8 杨钢元,任欢;电视剧创作:不乏灵光,但收视平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9 陈海凌;试析电视剧中类型化人物现象[J];声屏世界;2005年03期

10 李艳;电视剧题材的丰富和拓展——2004年国产电视剧创作概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封莉邋记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电视剧投产[N];吉林日报;2007年

2 记者 许维萍;省召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座谈会[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突破与起飞[N];辽宁日报;2009年

4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庹继光;法制电视剧:莫成普法“绊脚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6 李庆辉;凝聚力量 促进创作[N];吉林日报;2011年

7 何勇海;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文学报;2012年

8 何勇海;禁网游改拍电视剧不必“一刀切”[N];中国财经报;2012年

9 李准;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超越和突破[N];文汇报;2012年

10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聂伟;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邓敏;电视剧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劲怡;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倪志媛;用戏曲理论丰富电视剧理论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学;2008年

3 周飞飞;西安现代城市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呙娜;我国电视剧产业链结构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胡晓群;我国电视剧市场营销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马静;戏说电视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7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荣芳;大陆电视剧类型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洁;新世纪中国电视剧编剧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161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