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视阈下的时尚媒介影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3 20:07
【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产品的日渐丰富,使得视觉文化成为当下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文化中的一种主导性力量。视觉文化在时尚视觉媒介影像中的种种表现,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值得引起关注和研究。在影像化媒介空前活跃的时代面前,分析和理解时尚媒介影像的内涵尤为重要,借由时尚媒介影像发展的趋势,视觉文化理论研究展现了其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与此同时,伴随各种各样时尚媒介影像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图像将我们带入了景观社会,产生对快感的盲目追寻,导致浮躁的社会现象和批判性的缺失。马克思主义学者曾经对文化最终的出路进行过探寻,尝试过描述,但大多集中于精神范畴。面对时尚传媒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如何引领正确的视觉文化价值观,推动时尚领域甚至社会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的视阈下入手,对其重要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类整合后归纳出其所提供的对认识和分析对当下中国时尚媒介影像具体问题有启发意义的核心观点以及方法。本文将结合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探究时尚媒介影像的特征。并分别通过对杂志时尚、电视时尚、网络时尚的符号语言解析、叙事类型归纳和意象特征分析,指出时尚媒介影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的特点,以及时尚媒介影像建构了精英艺术想象、权威想象和狂欢迷思的现状。研究内容上,本文以符号叙事研究、视觉符号构成的文化消费、视觉文化异化为理论前提,概括提炼在时尚媒介影像形成、发展、传播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影像特征。另外,研究还将综合运用传播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结合时代背景对杂志媒介、电视媒介、网络媒介所表现出的时尚影像现象进行剖析。文章的创新点体现在将时尚媒介影像放在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视阈下进行研究,从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角度对时尚媒介影像的相关分析研究很少,本文在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杂志时尚、电视时尚、网络时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其媒介影像特征,可以为时尚研究提供一种可能的分析视角和思路。时尚传媒在当代社会的鲜明繁荣状态,在我国文化产业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坚持贯彻十八大思想,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时尚媒介影像对个人、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所蕴含的建构价值观念的力量也值得引起关注和反思。在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看待时尚媒介影像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我们优化时尚文化传播,优化传媒建设,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enrichment of multimedia products, visual culture has become a dominant force in the current and even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e face of an unprecedentedly active era of image media,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visual cultural theory research has shown it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value. Meanwhile, with various fashion media images, it is ubiquitous. The images bring us into the landscape society, which leads to the blind pursuit of pleasure, leading to impetuous social phenomena and critical deficiencies. Marxist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ultimate way out of culture, tried to describe it, but mostly focused on the spiritual category.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fashion media, how to lead the right way. Visual cultural value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ashion field and even society has become a topic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in depth.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sual culture theory, combs its important viewpoints, classifies and integrates them, and summariz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it provides to the current Chinese fashion media image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in the light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arxist visual culture and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construction of elite artistic imagination, authoritative imagination and Carnival fantas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he study will use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hilosoph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so on. Combin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t will analyze the fashionable image phenomena of magazine media, television media and network media.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sual culture theory,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relevant analysis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sual culture theory.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magazine fashion, television fashion, and network fashion, 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images can provide a possibl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fashion research.Fashion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n the bright prosperous state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visual culture theory, a correct view of the value and role of fashion media images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fashion culture,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a, and promot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琼;;解读《高兴》中西安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2年08期

2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J];新闻大学;2012年02期

3 刘小燕;;电视“影像化”叙事模式之反思[J];新闻传播;2014年02期

4 常仕本;;《见证·影像志》:对历史的影像化解读[J];中国电视;2007年08期

5 张涛;;用真实的眼睛创造世界[J];视听纵横;2005年03期

6 吴丽;;论新闻影像的共时性“再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傅贵;李峻玲;陈琢;吴毅能;;如何开发机动车档案影像化管理系统——广州市机动车档案影像化管理系统开发经验谈[J];广东科技;2007年04期

8 甘宇慧;;大学文学类课程的影像化教学利弊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王旭阳;;传统文件的数字影像化管理方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王建平;;方志影像化的新突破——略论大型电视专题片《广西之最》[J];视听;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钱刚;;浮光掠影间的穿梭——读阿毛《影像的火车》[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陆晔;;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大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3 林宏婍;灻莉婷;;「媻身圫」,服堓Ru作的假面告白—透怤影像哰[鎶炓獾氖址ú僮鹘槿胱晕覀服堓之晸[A];2011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国际设计研讨会——设计·养·乐·多论文集[C];2011年

4 郑金龙;李昊;党军红;宫辉;张美荣;韩述;李民;;提高影像化病案信息检索服务质量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建昆;致公党中央借助央视技术将提案影像化[N];科技日报;2009年

2 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 赵大新;建设国家音乐版库影像化工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周净;提案影像化:直观生动[N];消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胡劲华;董朝晖:文学影像化的批量生产[N];财经时报;2006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影像与文学是邻居,,一个大门自由进出”[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健;一份影像化的创作手记[N];文艺报;2012年

7 章红雨;图书嫁接影像能否开启营销之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影像深度与思想深度可否得兼[N];文汇报;2012年

9 记者 徐佳;文学经典的影像注脚[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张建珍;现实世界的表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连颖;影像与真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3 孙承健;论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与情绪的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静;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晓东;试论视像与图像的情感表述[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3 靳羽晨;浅析影像化时代对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6年

4 姚亚敏;以情感体验为导向的傩文化互动影像装置设计[D];湖南大学;2016年

5 刘雅;媒介影像塑造丝绸之路社会记忆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6 贾凡;多元化语境下建筑影像的文化内涵及表达[D];河南大学;2016年

7 干舒萍;马克思主义视觉文化理论视阈下的时尚媒介影像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8 刘敬;影像书写的赋形思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宝;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李华;参与式影像在中国的发展与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1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221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