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见字如面》:文化影像创新唤醒公众审美意识

发布时间:2019-02-16 09:05
【摘要】:一直以来,文化读书类节目贴着窄众收视的标签,《见字如面》的问世让大众改变了固有的观念,从简约的舞台设计到内容的打造,最后到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见字如面》成为文化读书类节目的佼佼者,它的出现引领了文化网综的方向,指明了公众审美的品位趋向,在五花八门的综艺节目中也能分得一杯羹,这足以证明公众是有文化意识的,只是需要真正高品质文化节目的唤醒。《见字如面》恰逢其时的出现,弥补了成功读书节目案例的真空,给文化节目的创作者提供了效仿的模板和信心。
[Abstract]:All along, cultural reading programs have been tagged with a narrow audience view. The advent of "see words such as face" has made the public change their inherent ideas, from simple stage design to content creation, and finally to the broadcast mode of the first Web backstage. "see characters such as face" has become a leader in cultural reading programs. Its emergence has led to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pointed out the aesthetic taste trend of the public, and has been able to get a piece of the soup in a variety of variety shows. This is enough to prove that the public is culturally conscious, but it only needs to be awakened by truly high quality cultural programs. [see words such as face] appears at the right time, making up for the vacuum in successful reading programs. Provide cultural program creators with the template and confidence to emulate.
【作者单位】: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汤天甜;陈卓;;弹幕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董健;;论“间离效果”在电视节目中的存在意义及运用技巧[J];学习与探索;2015年08期

3 陈爱国;;三点结合,诱导学生深层情感的对策[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同杰;刘月静;;《见字如面》:文化影像创新唤醒公众审美意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达维;;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J];新闻界;2015年03期

2 张承宇;;在大银幕上交流与游戏——观弹幕版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J];当代电影;2014年10期

3 刘晓伟;;狂欢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J];新闻大学;2014年05期

4 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年08期

5 陈席元;;弹幕话语建构的青年亚文化网络社群研究——以哔哩哔哩网对Keyki事件反应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20期

6 张枨枨;;未来我们如何看动画——浅谈动画视屏弹幕网站的兴起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年04期

7 鄢鸣;;中国有狂欢吗?——狂欢理论的应用与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J];理论建设;2006年05期

9 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朱云涛;;断裂还是延续——论现代大众文化与传统民间文化的历史关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鸿来;提高妇女期刊编辑的审美意识[J];采.写.编;2004年05期

2 李汴红;审美意识在期刊编辑选择与加工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阮卫;;试论审美意识觉醒之途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陶国山;追踪华夏美学的源头——评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J];学术界;2004年05期

5 杨玉东;论编辑在实施品牌书刊战略中应具备的审美意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冉勇军;;论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4年02期

7 程丽;;编辑工作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意识[J];西部广播电视;2014年10期

8 江凌;;试论编辑发现中的审美意识[J];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唐琪;;油画教育的审美意识训练[J];艺术科技;2014年05期

10 黄剑武;;《舌尖上的中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兆武;;审美意识与人物塑造[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石;;中日审美意识传统的相异点及其意义[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3 杨玉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编辑的审美意识[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再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评罗坚《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王则远;;试谈钟嵘“滋味”说的审美意识[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6 赵宋光;;从艺术的本质规律看诗与音乐两者审美意识的共性与特异性[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林子;;华夏美学的源头回溯——评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8 魏宏灿;;论魏晋科技研究的实证精神对文人审美意识觉悟的感召[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9 李庆本;;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10 马文友;邱丕相;;中国武术审美意识刍议[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蕾蕾;宝宝墙上涂鸦 审美意识萌发[N];保健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霍文琦;史前审美意识研究:将中国美学史上限前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4 肖华 作者单位:合肥市琥珀一小;培养学生审美意识[N];安徽日报;2005年

5 李素香;时代变化引起审美意识变迁[N];山西日报;2004年

6 上海 屠友祥;经纬中国审美意识和理论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端木琼;一扇透视音乐文化的窗口[N];云南日报;2001年

8 屠友祥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审美意识与美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菏泽学院美术系 刘颖;置根于生活的华丽外表[N];菏泽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山内祈信;活用自然之审美意识—中日山水为主题的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5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6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军;审美意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罗杰;审美意识结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天波;审美意识语言分析:基于内符号形态[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洁娜;仡佬族审美意识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李娟;当代审美意识与微电影的兴起[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钦;现代视域下的中国山水审美意识[D];广西大学;2015年

7 陶盈霏;原研哉作品中的本土化审美意识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8 李慧;颜之推地域审美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于勇;管窥中日悲剧审美意识的异同[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4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424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