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3 22:53

  本文关键词: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6年

 

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

黑冬冬  

【摘要】:网络的发展为民间话语表达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渠道,新媒体发挥快速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的功能,使其成为政府话语传播和危机管理的重要媒介。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民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和疏通,导致官民交流出现阻隔。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出现后余音不散,围绕该新闻事件的讨论依然继续,即便有权威部门发布信息也未能带来舆情的终结,反而引发更大范围的争论与怀疑,甚至引发“二次舆情”,新闻出现“搭车”现象。“新闻搭车”现象不仅反映了网络舆情传播的复杂多变,更反映了官民双重话语空间的博弈互动过程。因而,本文从诸多热点舆情事件中,选取“我爸是李刚”事件、“微笑局长”事件以及“庆安枪击案”事件作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究出官方与民间双重话语空间下“新闻搭车”现象的传播规律以及破解之道。本文结合个案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进行详细剖析,借助双重话语空间的框架分析编码,归纳分析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在面对舆情事件的表现差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闻搭车”现象隐藏的阶段传播规律,反思“新闻搭车”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新闻搭车”现象的破解之道,并从政府、媒体、网民三个角度提出应对之策。本文通过上述研究认为,“新闻搭车”的过程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网友质疑微博化、媒体跟进热点化、扎堆曝光集中化和贴上标签典型化。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和舆论的螺旋式上升成为“新闻搭车”的主要动力和过程表现。审视“新闻搭车”现象,政府信息公开是其进行舆论引导的前提,政府强化对舆情的监测和及时梳理是有效应对危机的必要手段。媒体主动设置新闻报道议程,准确引导社会舆论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破解谣言流传有极大的作用。对网民来说,告别网络狂欢,以理性的态度表达舆情诉求是为自己争取权利并维护权利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匆忙借新闻搭车来传播自己的诉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本文关键词:双重话语空间视角下的“新闻搭车”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