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关系文化”与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日本经济新闻》中日关系报道(2007-2018)的内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0 06:14
【摘要】: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由此为契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进入了新阶段,中日关系的发展再次受到两国政府、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2018年10月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发布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日两国均有九成左右民众通过本国新闻媒体了解中日关系,媒体是民众获知两国关系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影响中日关系舆论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日媒对中日关系的相关报道,本文借助建构主义国际关系中关系文化及“三个梯级”的安全共同体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十余年间《日本经济新闻》如何建构中日关系。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日媒将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相关理论引入传播学领域展开定量研究,具体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将阐明研究缘起与问题,厘清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关系文化”与“安全共同体”概念,讨论其在传播学领域中存在的研究不足及借鉴意义,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二章对选取的研究对象概况、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与方法展开说明。第三章则是对分析结果的呈现,包含对样本的描述分析,媒体如何建构中日关系,并寻找促成两国关系向安全共同体转化的影响因素。第四章结合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结果探析《日本经济新闻》呈现的中日关系水平对日本公众舆论的影响。第五章总结得出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入讨论影响媒体如此建构关系的原因,为我国应对日本对中传播提供意见。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报道主题对三种关系文化建构的侧重有所差别,文化与外交主题中的报道主要建构中日间“友好”关系,而在军事、政治及历史领域“敌对”成为建构的重点,对经济、民生及观点三个主题的建构表现出“敌对”、“竞争”和“友好”三种关系并存的特点,其中经济领域中以竞争关系表现得最为强烈,民生领域的三种关系均表现较弱,而政治家及学者对中日关系观点的相关报道建构了极为显著的三种中日关系。从敌对到竞争再到友好的关系中,报道提及的中日间“环境保护”、“友好纪念活动”及“战略互惠关系”帮助促使中日关系朝向友好的安全共同体转化,反之,“中国军事威胁”、“钓鱼岛问题”和“日美关系”成为关系向敌对的安全困境转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报纸建构出的中日关系水平对公众感知到当前、今后中日关系,及对中国的印象、对中日关系重要程度的感知均产生不同程度作用。报道对中日关系的建构反映其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我国应密切关注日方在中日摩擦问题上的动向,尤其应加强对可能促成关系负向转化因素的关注。当然还要注重发挥日媒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好实现关系正向转化影响因素的积极价值,加强两国政府战略互惠合作及民间公共外交,促进未来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图文】:

示意图,梯级,示意图,共同体


境能否被打破以实现国际和平的美好愿景,以温特、奥德勒等建构主义视角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国际间形成的安全共同体它既是社会互动建构出的“国家间多渠道、多形式沟通的产物信任和互为考虑的共同感形成过程中”,得到国家间“集体认共同体概念由 RichardVanWagenen 首次提出,经过卡尔·多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伊奇认为多元安全共同体由主权国家于共同制度、共同价值观和共同体感凝聚在一起,产生了对国赖预期[15]。说,建构主义认为安全共同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动建构出来。若想实现和平演变的可依赖预期,离不开成员力手段解决彼此争端的原则。而实现过程的理论逻辑已有国际量论述,为国家间三种关系的转化提供了理论积淀。其中,奥安全共同体的“三个梯级”假定,成为研究国际共同体形成进个梯级”实现转化的模式可以抽象为下图所示的结构。

报纸,日本民众,媒体,日本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闻是日本全国性的五大报纸之一,与比其他四大报相题时更具有影响力[32]。它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三大财经报纸,但是在发行量上却是领先于后两者的国”的属性,尽管在当前媒体种类极为丰富的媒介环大。根据日本新闻协会发布的 2015 年全国媒体接触介相比,报纸的接触率达到了 77.7%,具体数据如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22.331.3;G2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威;;中日关系: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J];紫光阁;2000年10期

2 唐燕然;;新史学观点在“中日关系史”教学中的意义[J];中华辞赋;2019年06期

3 乔林生;;当前中日关系的形势与走向[J];国际学术动态;2006年02期

4 杨伯江;;中日关系如何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J];世界知识;2019年11期

5 李栋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J];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08期

6 张晓磊;吴怀中;;这一次中日关系改善能走多远[J];世界知识;2018年22期

7 林昶;;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研讨会召开[J];日本学刊;2016年05期

8 吴怀中;林昶;;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世界中的日本与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举行[J];日本学刊;2016年05期

9 朱建荣;;中日关系的未来:恢复历史常态?[J];同舟共进;2017年03期

10 何颖;;安倍执政期间中日关系将持续紧张[J];国际政治科学;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英;;论中日关系的演变[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C];2017年

2 刘向东;;中日关系演进动向及其前景[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6)[C];2017年

3 胡鞍钢;;新时代的中日关系[A];国情报告(第十卷 2007年(下))[C];2012年

4 金熙德;;中日关系:“福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8(总第1 期))[C];2008年

5 金熙德;;走出大国力量小国心态的误区——兼论中日关系的困境与出路[A];中国与世界观察(2005年第1期 总第1期)[C];2005年

6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8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吴学文;王俊彦;;中日关系第三个60年的期待[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总第107期)[C];2012年

10 吴学文;卓南生;;中日关系与舆论走向[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06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立诚;中日和解之难[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记者 严顺龙;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贡献力量[N];福建日报;2019年

3 刘江永;“令和时代”中日关系前瞻[N];中国经营报;2019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王梦雪;新时代新契机: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合作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驻东京记者 张冠楠;中日关系顺畅发展 文化交流沟通民心[N];光明日报;2019年

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 霍建岗;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中日关系[N];环球时报;2018年

7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 王广涛;中日关系先“行稳”再“致远”[N];环球时报;2018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廉德瑰;中日关系怪圈背后的认知矛盾[N];环球时报;2018年

9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N];环球时报;2018年

10 ;中日解开疙瘩,有难度但非不可能[N];环球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新堂;从血仇到友邻[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3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6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儒鹏;中国崛起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8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晓东;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49-2012)[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许屹山;毛泽东的日本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骥跃;安倍晋三对华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2 赵琦;“关系文化”与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日本经济新闻》中日关系报道(2007-2018)的内容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洪映;试论日本遗留化武伤害索赔诉讼[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

4 崔珍;中日高中历史教材关于“中日关系”内容的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熊熙;冷战后日本对华援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王树勋;前期倭寇与明初中日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景航;日本政潮与济案前后的中日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洪波;安倍二次执政以来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奚少云;冷战后中国大陆的中日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奚少云;冷战后中国大陆的中日关系研究——概况、特质和问题[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9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