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亚文化视角下的国内同志报道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5 10:49
【摘要】:同志群体或称同性恋群体,是人类历史中存在已久的一个群体。在不同的时代,同志群体有不同的称谓,其亚文化内涵也有不同的表现。作为性取向上的少数群体,同志群体在主流文化的碰撞中不可避免地遭遇过歧视、偏见和误解。要祛除误解和偏见,了解是第一步。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直接接触同性恋群体的机会并不多,大众主要是依靠大众媒体来形成对同志亚文化的印象,故而大众媒体呈现怎样的同志亚文化,其话语的性质和特点,将会对大众的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也会对同志群体的生存环境,以及同志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共存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亚文化研究的历史,同志亚文化一开始就被列入其中,是一种显著且长期存在的社会亚文化,故而研究媒介与同志亚文化的关系也较长远的意义。本文立足当前和国内,研究的是近五年来国内大众媒体的同志亚文化呈现和新闻话语。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基础,以其提出的亚文化的三个关键点为切入口进行话语分析。并且由于切入的角度是微观层面的,所以话语分析没有采用主题等宏观角度,而主要是采用用词和语气的微观角度。首先分析和总结媒介具体呈现的同志亚文化,从风格的各个元素、抵抗、收编三层面进行总结。然后再对涉及亚文化各方面的新闻话语进行分别的概括和分析,了解其话语的特点以及利弊所在。经分析发现,国内同志新闻在涉及同志亚文化方面有几个特点,一是部分亚文化元素开始出现在主流话语中。二是主流话语对于同志亚文化仍旧存在歧视、污名等问题,但总体来说是态度中立的。三是在收编方面,同志亚文化呈现一定的主动性。媒介在收编中起着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主流文化和同志亚文化的共存,大众媒体在在新闻话语上应该摒弃歧视和偏见,正视同志群体,呈现多元的声音。大众媒体作为主流意识的代表者,它如何报道同志亚文化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主流文化对同志亚文化的看法,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拟态环境的塑造者,它的报道又会影响主流对同志亚文化的态度,两者会形成互动,只有这种互动更趋良性时才能促进双方更好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12;C91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鹰;青春亚文化概说[J];文艺争鸣;2004年04期

2 鲍谧清;;青少年亚文化的心理表达意义探析[J];教育探索;2009年11期

3 曹晶晶;;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曾轶可现象”[J];新闻世界;2010年S2期

4 路鹏;;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文字恶搞——以“凡客体”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5期

5 高亮;;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6 冯凭;论艺术亚文化[J];社会;1988年03期

7 邱炳厚 ,李明宇 ,李光达;令人担忧的校园亚文化[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年03期

8 王爱丽;要加强对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摘要)[J];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06期

9 付彬;薛继红;顾春燕;;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

10 ;校园“亚文化”引人深思[J];教书育人;2006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童戈;;我看同性恋、防艾与文化[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陈霖 马中红;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259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