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角下的国内同志报道话语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12;C91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鹰;青春亚文化概说[J];文艺争鸣;2004年04期
2 鲍谧清;;青少年亚文化的心理表达意义探析[J];教育探索;2009年11期
3 曹晶晶;;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曾轶可现象”[J];新闻世界;2010年S2期
4 路鹏;;管窥青年流行亚文化之网络文字恶搞——以“凡客体”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5期
5 高亮;;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6 冯凭;论艺术亚文化[J];社会;1988年03期
7 邱炳厚 ,李明宇 ,李光达;令人担忧的校园亚文化[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年03期
8 王爱丽;要加强对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摘要)[J];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06期
9 付彬;薛继红;顾春燕;;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
10 ;校园“亚文化”引人深思[J];教书育人;2006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童戈;;我看同性恋、防艾与文化[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陈霖 马中红;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2599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