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短视频作为视觉文本的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1:23
【摘要】:短视频异军突起,成为继“微博”、“微信”、“直播”后移动互联网的新主题。亿万用户广泛而深刻地参与使短视频摆脱了以往内容产品的属性,具有了社会阐释的革命性价值。此研究从短视频内涵演变的底层逻辑入手,将其视作视觉文本进行剖析,论述短视频进行社会阐释的技术支撑,解剖其文本意义的生成机制,以期揭示短视频在传播实践中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此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回溯短视频内涵的演进历程,廓清它作为视觉文本的阐释边界,并对短视频作为视觉文本的意义生成机制进行探究。短视频有着区别于其它视觉文本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便是技术的无门槛实现了全民阐释。短视频成为一种去中心的文本,是一种彻底的互文本,意义阐释指向了解构的策略。视觉修辞是解构策略的编解码系统,也是短视频意义的生成机制,为短视频建构了开放的意义空间。此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用户进行短视频文本生产的相关数据,针对“短视频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短视频文本的不可识别”等问题,引述“媒介即讯息”的经典论断,通过解析短视频文本存在的主客观价值,阐释用户进行短视频文本生产所表达的行为意义。最后得出研究结论:短视频作为视觉文本的意义,生发于全民阐释的解构策略,在视觉修辞“语境要素”、“视听要素”、“意象要素”的含蓄意指中流动;短视频作为视觉文本的意义,不在文本的对外指涉,而生发于用户生产的行为初衷,即“社交参与”和“时尚表达”。
【图文】:

照相馆,年代,模式


图 2-1 80 年代在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妇重要的是第三种转变,即平视模式向散视模式的转变。散视是一射的视线,这种模式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从图像类别上看,图像视线的移动;就单个图像设备来说——例如手机——不仅画面资捷的界面切换功能,前一秒在微信朋友圈点赞,后一秒便浏览起了提供了选择权,,观看什么由自己把握。在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的今平民大众决定,散视模式进化为了一种“俯视”模式,俯视带有视对象的意味,①“一屏在手,天下我有”的观看模式建构了无亦或说,英雄的平民泛化使人人皆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无法抑制的自我展示倾向国特有的“中庸”语境下,“抛头露面”似乎总是一个暗含贬义打破了人们对走上台前的禁忌,培养和强化了一种无法抑制的自

全景,手机,自我展示,景别


9:16 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机屏幕比。由于竖着使用手的拍摄、制作也据此呈现出新特点:短视频更适宜进行个体在电影学中,将镜头的景别(画幅范围)划分为远景、全景其中,全景更适于进行场景和被摄主体位置的说明与展示,中于被摄物、被摄者的个体展示。手机的长矩形形态与用户的决定了短视频拍摄多小景别范围的呈现,这必然限制了拍摄三脚架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用户制作的短视频以个人展示养和强化了一种无法抑制的自我展示的冲动,使得短视频的倾向。尽管亦有大量横向短视频充斥其间,但在用户竖握手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制作者往往也要服从于这个习惯。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林;;当代中国家庭空间视觉性的转型[J];文艺研究;2015年06期

2 陈力丹;谭思宇;宋佳益;;社交媒体减弱政治参与——“沉默螺旋”假说的再研究[J];编辑之友;2015年05期

3 魏宝涛;;从“互动”到“运动”: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的意义构筑与弱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8期

4 盛毅韬;;短视频分享应用与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J];新闻世界;2014年07期

5 艾颂;;短视频,新的营销时代[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年03期

6 高阳;;移动视频网站盈利空间初探——以“盛大圈乐”为例[J];东南传播;2012年09期

7 罗兰·巴特;杨庭曦;;从作品到文本[J];外国美学;2012年00期

8 于忠成;;社交趋势视频化[J];互联网天地;2012年04期

9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石晓媛;;UUSee变脸,引领“短视频”风潮[J];市场观察;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海龙;;连续与断裂:传播思想史的叙事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卫东;罗兰·巴尔特的文本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骥先;面向移动终端的富媒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廉;草根群体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D];西北大学;2018年

2 屈凯;20世纪西方文本意义的阐释模式[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4 柴凤英;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0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0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c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