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对《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22:00
【摘要】:于1271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父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路上共历时四年多的时间。他们在中国游历了17年,于1295年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行纪》于1298年成书,后在欧洲广为流传。《马可波罗行纪》无可厚非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他对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新航道的发现无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关于其影响,史学上有大量的文章研究。本文则将研究视角转向传播学,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历史巨著进行解读。笔者运用框架理论就《马可波罗行纪》对13世纪中国形象的报道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框架理论的三个层次结构展开即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和低层次结构。结合《行纪》的内容,笔者在研究中将框架理论的三层次结构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行纪》的核心主题分析、《行纪》的素材选择分析以及《行纪》的语言分析。笔者对《行纪》的核心主题进行了数据分类统计;对《行纪》的素材选择进行了内容对比分析即将《行纪》报道的中国形象与13世纪中国进行对比,所选取的对比元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政治体制和礼仪风俗、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和文化体制、宗教发展。对《行纪》的语言分析则通过关键词、报道基调和传播倾向性三个方面展开。最后,对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行纪》成书时的时代背景两方面的解读,探讨了《行纪》框架形成的原因。通过以上关于马可·波罗对13世纪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笔者探究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马可·波罗为13世纪的欧洲社会大众传播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它是否是元朝中国的真实再现?其二在《行纪》传播的过程中,马可·波罗选择重组了哪些信息?其三形成《行纪》报道框架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研究发现:《行纪》所建构的媒介现实并非客观现实本身的再现。马可·波罗通过自己认识事物的基模对13世纪元朝中国的经济制度、宗教发展以及政治体制三方面进行了重点报道,对礼仪风俗、科学技术和文化体制则提及较少。他以三种角色报道中国:臣服于王的一般社会大众、专业的商人、基督教传教士。在关键词和报道基调的选择上都是积极正面的。马可·波罗用最高级描述了中国,创造了西方集体记忆中的中国形象,为13世纪欧洲大众呈现了一个政治制度开明、物质资源丰富、商业发展繁荣、经济实力雄厚、多种宗教平等共存且社会习俗神奇多彩的东方之国。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蒙晓阳;;物的概念价值——由物的历史演进归结[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袁金龙;黄曼曼;;安徽省服饰传播媒介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赵迪;王德海;;受众本位论视角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陈曼;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胡洁雅;耐克品牌文化传播模式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12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2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