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会化媒体场域下网络负面舆论及其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21:48
【摘要】: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带来重大变革,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普及对公众进行技术“赋权”,标志着用户生产内容时代的到来。社会化媒体打破了传统社会精英群体掌握信息传播与资源分配的格局,使得大众拥有信息的知情权、传播权、监督权等社会权利,极大提高了普通大众的认知能力与社会地位。然而,虽然社会化媒体为大众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与可能,但作为异质性群体的普通大众是一群“乌合之众”、良莠不齐,加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隐匿性等固有缺陷,导致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社会化媒体大肆散播虚假信息、制造网络谣言,使得网络公共空间变成污言秽语、乌烟瘴气之地,网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加大了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发生扭曲、变异为网络负面舆论的风险。作为以自主性与个性化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对舆论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化媒体场域是由各种客观力量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舆论背后是各种利益、权力主体为改变自身在社会阶层中所处的位置、资源、得益权而展开的斗争、博弈行为,使得社会化媒体场域下的网络舆论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社会公共风险加剧。众所周知,网络舆论是公众在网络上关于公共性事务或重大事件的意见、态度的总和,而公众是异质性群体,难以形成统一的、有序的理性表达,因而网络舆论必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包含网络正面舆论与网络负面舆论,二者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网络负面舆论是舆论在产生、扩散的过程中发生的人为或非人为的变异或偏向,超越了正常舆论的功能范畴,僭越了作为社会监督、信息监测、民意表达的“社会公器”,对舆论中的当事人以及社会系统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影响,甚至引起社会恐慌情绪,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阻碍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负面舆论的实质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底层或边缘群体的非理性抗争行为。网络负面舆论常见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网络谣言、舆论绑架、网络审判、网络暴力等,其共同特征在于都属于一种网络群体失范与集体“呐喊”的行为表现,更折射出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突出。网络负面舆论的产生是基于共同利益诉求、情感归属、价值认同的网民群体在网络空间聚集,为自身或相关利益主体“呐喊”,盼望能通过群体的力量与舆论压力来引起有关部门或组织的重视,促使问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使利益诉求最大化。网民在为自身或相关利益群体努力奔走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网络负面舆论,但应该指出负面舆论并非呈现绝对的“负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正面舆论,因此要重视探索负面舆论向正面舆论转变的必要条件,引导网络负面舆论向网络正面舆论转变,从而实现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发挥网络正面舆论积极作用。网络负面舆论的滋生侵犯个体的合法权益,对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与治国理政能力带来挑战,对国家舆论阵地与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冲击,对社会舆论生态环境与社会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网络负面舆论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网络负面舆论的系统梳理,归纳网络负面舆论的共性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生成与消解机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抑制措施,为治理网络负面舆论建言献策。最后,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动态跟踪与常态预防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即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跟踪监测分析舆论走势并快速反应,通过政府部门、权威专家人士、相关利益者共同权威证实,提供有效证据抑制网络负面舆论的快速扩散,再通过公开、透明、系统、权威的调查并公布最终结果,从而消解网络负面舆论。另外,对网络负面舆论的预防工作要形成常态化,即注重把握网民的言论自由、参与权、知情权与公共秩序之间的平衡,协调多元社会主体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期待,共同治理网络负面舆论。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行政监督管理机制;对意见领袖应该采取正确引导为主,适当管控为辅的方法;其次,网民群体应该自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与责任意识;再次,企业、媒体与意见领袖要有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主动发挥自身的正能量导向作用;最后,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网络舆论监测、分析与治理中的作用。总之,治理网络负面舆论需要协同多方主体的力量形成合力,既保证网民言论自由的社会权利,同时又能合理规范网民的表达,既要有自由也要讲秩序。
【图文】:

媒体,知网,数据来源


此前文章数量不断上升,此后文章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图1-1)。表 1-1 “社会化媒体”与“网络舆论”研究情况近十年关于“社会化媒体”与“网络舆论”的研究情况年份 社会化媒体 网络舆论 发文章数量前十 研究学科 研究机构 文献来源2008 14 149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与情报科学、社会学、统计学、政治学、心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高等院校、学术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媒体机构等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报纸2009 30 268 中国人民大学2010 81 439 北京邮电大学2011 279 461 武汉大学2012 446 551 复旦大学2013 612 527 南京大学2014 522 452 暨南大学2015 480 393 华中科技大学2016 337 382 上海交通大学2017 269 365 清华大学注:数据来源于知网,表为笔者自制图 1-1 社会化媒体与网络舆论研究趋势注:数据来源于知网,图为笔者自制

知网,数据来源,舆情,舆论


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舆论的研究。从学科分类来看涉及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信息及计算机等不同学科体系,,甚至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等;在研究机构方面主要以高等院校、政党政事业单位、媒体研究机构等为研究主体;在关键词方面主要包括:社体、突发事件、舆论场、网络舆情、网络谣言、舆论引导、舆论生态、舆等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舆情主体、舆情指标、舆情监测、舆情预警以及应急管理措施等。此外,本文试图通过将“社会化媒体”或“新媒体”与“舆论”合在 CNKI 上共检索一千篇左右相关文章,剔除无效数据,而后将数据导出文献计量法中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的知识图谱,探求这些文同关键词与文章内容共性。从结果来看,这些文章以舆论引导、新媒体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社会化媒体、媒体、舆论场、新媒体时代等为最多关键词(图 1-2),社会化媒体或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问题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yN妮;;从集体性行动到连结性行动:新媒体时代社会运动动员结构的理论初探[J];新闻界;2015年21期

2 邢梦婷;王曰芬;;国内外社会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

3 姜方炳;;空间分化、风险共振与“网络暴力”的生成——以转型中国的网络化为分析背景[J];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4 赵云泽;张竞文;谢文静;俞炬f;;“社会化媒体”还是“社交媒体”?——一组至关重要的概念的翻译和辨析[J];新闻记者;2015年06期

5 曾繁旭;钱琪瑶;;传播链条、社会网络与公众回应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风险沟通效果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5年06期

6 张新宇;;论网络谣言的行政规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6期

7 高宪春;解葳;;新媒体融合语境下网络群体对舆论生成的影响[J];当代传播;2015年03期

8 蒋明敏;;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风险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9 吴惠凡;;网络公民的启蒙与觉醒:从话语重构到政治参与[J];当代传播;2015年01期

10 刘建明;;舆论正负能量的社会定律[J];新闻爱好者;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2614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4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