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伪满时期《盛京时报》“主办事业”研究(1931—1944)

发布时间:2020-04-05 09:57
【摘要】:《盛京时报》从1906年10月18日在东北奉天(沈阳)创刊,到1944年9月并入《康德新闻》发行时间长达38年,在38年的报道中记录了东北地区从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到伪满洲国等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生活。伪满洲国时期《盛京时报》是日本殖民主义者最具信赖的舆论宣传媒介,也是东北地区当时发行量第一对民众有重要影响的报纸之一。因而以伪满时期《盛京时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主办各项活动即“各项事业”进行考察,从而深刻阐释伪满洲国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我们对于一种社会形态的考察,需要借助很多手段。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大众传播媒介则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往往一种社会形态发生转变,都会引起大众传播媒介相对调整和变化;同时,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通过舆论引导、文化教育及审美情趣等影响,使公众思想和意识形态得到转变,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试图以东北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当时发行量第一位的中文大报《盛京时报》作为考察对象,通过深入分析、阐释“满洲国”时期以《盛京时报》组织和举办的各项活动“事业”,以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切入点,进而深入挖掘和详细阐释日本对中国东北殖民时期,如何运用大众传播工具构建其殖民文化意识形态,改变民众的思想状态及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状况。通过本研究,作者详细阐释伪满时期《盛京时报》以报纸名义组织兴办的各项活动,如“盛京赏”活动,《盛京时报》每年在“满洲国”分别以“科学”、“体育”、“文艺”、“语学”等名义评选出各方面的杰出人才;“京吉驿传马拉松大会”活动,以《盛京时报》的名义每年春季在新京(长春)和吉林国道上举办的“马拉松大会”体育活动;“满洲优良儿童表彰会”在“全满”各地选拔“优良儿童”若干名进行表彰,并组成“儿童使节团”赴日本进行交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盛京时报》组织和举办的这些活动“事业”,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日本殖民主义者强大的文化殖民构建的内容,因而对其考察是真实了解东北作为“满洲国”时期特殊历史社会形态全貌的重要途径,意义极其重大。本文作者认为日本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不仅是用武力侵占东北领土,掠夺东北地区的资源,更主要的是日本通过《盛京时报》等大众传播手段对东北民众实施文化、教育、审美情趣、政治倾向、民族信仰、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完全转变,以日本殖民文化建构的形态改变东北地区人民的整体状况。这种殖民文化意识形态的构建在伪满时期《盛京时报》举办的各项“事业”中被完全、充分地展现出来。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盛京时报》主办的各项活动即各项“事业”,是日本殖民主义者有意识地、有步骤和层次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构建的重要的内容。《盛京时报》主办的“盛京赏”活动可以成为日本殖民文化形态的基本模式被诠释,在当时东北社会,文化构建者抓住了文化中科学技术、文学、体育、语言等基本内容,建立了强大的“模范效应”,对受众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起到了殖民文化渗透作用。这种殖民文化构建的方式不仅以文艺、体育、语言、教育、旅行观光、慈善宣传等方面进行,而且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层面,利用《盛京时报》作为媒介以日本殖民文化的要求树立“模范”、“英雄”的效应,对民众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改变,以期达到改变东北民众的思想意识形态,按照日本统治者的要求重新构建文化价值观念。本文认为在伪满时期《盛京时报》主办的“各项事业”中,《盛京时报》本身身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举办“各种事业”,《盛京时报》在伪满时期的社会角色已然从为日本殖民文化宣传社会角色转变成为文化构建的直接引导者和实施者。这一观点对我们研究伪满时期的《盛京时报》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及对其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文】:

时报,本年度,事业,报社


度《盛京 1 2),上面详细地列出历年报社举办的说明刊载在当年《盛京时报》1 月 1 号者对所举办活动的重视。《盛京时报》对伪满洲国文化殖民政策的很重要内民文化统治的重要依据。 ”的定义,结合《盛京时报》报社自身时期《盛京时报》“主办事业”的概念包到 1944 年)以报社的名义主办的具有东北社会产生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头版 图 1-2:《盛京时报》“本年度新事业计划”

副刊,周刊,图画


盛京时报》报社成员及主要编辑概况师范学校。1921 年开始在《盛京时报》副刊 4 月 5 日,与穆儒丐、王冷佛创立《盛京时画周刊》编辑。伪满时期曾任伪满文化部长。)编辑,,1939 年 11 月 19 日曾被“满洲弘报五年以上者”进行表彰。建国后在辽宁省博害致死1。 了贡献。他的小说《鸾凤离魂录》、《屈原》、放》、《画家》、《煮鹊的礼物》、《春晨》、《冰生家信》等,开辟了浪漫体小说的模式,其小表过《紫陌之歌》、《青春之歌》等新诗。其作诗集《春之微笑》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1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丽;;殖民语境下的另类表述——兼论伪满洲国通俗小说的五种类型[J];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06期

2 邓海燕;邓海涛;;伪满时期东北通俗期刊《麒麟》的文学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祝力新;;近现代中日文学的交错空间——兼论伪满文坛日本文人的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4 刘亦师;;伪满“新京”规划思想来源研究——兼及城市规划思想史探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5年04期

5 孙江;;救赎宗教的困境——伪满统治下的红SM字会[J];学术月刊;2013年08期

6 杨晓;;试析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教育方针的殖民文化特征[J];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7 王志刚;;日本对西安事变的观点和反应——根据《盛京时报》新闻报道所作的分析[J];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03期

8 程丽红;叶彤;;日本侵华新闻事业的先锋分子——《盛京时报》主笔菊池贞二初探[J];东北史地;2011年03期

9 陈秀武;;“伪满”建国思想与日本殖民地奴化构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家余;;伪满社会教育方针的演变及其实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詹丽;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赵建明;近代辽宁报业研究(1899-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3 蒋蕾;精神抵抗:东北沦陷区报纸文学副刊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晓丽;1939-1945年东北地区文学期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4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4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