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品牌危机应对与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1:08
【摘要】:品牌危机发生以后,品牌管理者针对危机事件所制定的解决方案及其应对策略,决定着是否能够消除危机对品牌带来的损害,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感知和忠诚度的改变。网络的传播更是为品牌危机提供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仅为品牌危机的方案提供了传播渠道,也为消费者了解危机、反馈信息提供了便利。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在品牌危机的网络传播中,品牌所采取的沟通策略,及其沟通策略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品牌危机沟通策略与消费者归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者归因与消费者态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以情境式危机沟通理论和归因理论为支撑,研究消费者对于不同沟通策略的反应、态度,以及沟通方式对消费者归因的影响,最终得出(1)企业的危机沟通策略并不能直接引导消费者的对于危机形成原因的观点和意见;(2)企业选择的沟通策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形成;(3)消费者态度与消费者对于危机发生原因的判断构成直接关系;(4)消费者归因受媒体舆论、信息真实性、危机类型、伤害程度、组织过去表现等多个因素影响。
【图文】:
图 3.1 消费者对品牌危机的态度分布(N=1740)(单位:百分比)通过 SPSS Statistics 17.0 对消费者态度做频数分析(见图 3.2)。在 1720 个样本中,消费者对于品牌危机发生原因认为是内部可控性的占了 31.7%,,外部可控性占 30.6%,认为与组织过往表现相关的,如由于危机史而产生负面影响的或由于过往体验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仅占 2.5%。另外,30.6%的评论对于危机事件不归因、或无法通过内容判断其归因,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语言的碎片化、语言的讽刺性等原因造成难以判断归因,另一方面是许多消费者的评论呈现单纯的情绪表达状态,而不对危机产生归因判断。
图 3.1 消费者对品牌危机的态度分布(N=1740)(单位:百分比)通过 SPSS Statistics 17.0 对消费者态度做频数分析(见图 3.2)。在 1720本中,消费者对于品牌危机发生原因认为是内部可控性的占了 31.7%,外部性占 30.6%,认为与组织过往表现相关的,如由于危机史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于过往体验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仅占 2.5%。另外,30.6%的评论对于危机事归因、或无法通过内容判断其归因,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语言的碎片化、语讽刺性等原因造成难以判断归因,另一方面是许多消费者的评论呈现单纯的表达状态,而不对危机产生归因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F
本文编号:2619270
【图文】:
图 3.1 消费者对品牌危机的态度分布(N=1740)(单位:百分比)通过 SPSS Statistics 17.0 对消费者态度做频数分析(见图 3.2)。在 1720 个样本中,消费者对于品牌危机发生原因认为是内部可控性的占了 31.7%,,外部可控性占 30.6%,认为与组织过往表现相关的,如由于危机史而产生负面影响的或由于过往体验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仅占 2.5%。另外,30.6%的评论对于危机事件不归因、或无法通过内容判断其归因,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语言的碎片化、语言的讽刺性等原因造成难以判断归因,另一方面是许多消费者的评论呈现单纯的情绪表达状态,而不对危机产生归因判断。
图 3.1 消费者对品牌危机的态度分布(N=1740)(单位:百分比)通过 SPSS Statistics 17.0 对消费者态度做频数分析(见图 3.2)。在 1720本中,消费者对于品牌危机发生原因认为是内部可控性的占了 31.7%,外部性占 30.6%,认为与组织过往表现相关的,如由于危机史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于过往体验而产生负面影响的,仅占 2.5%。另外,30.6%的评论对于危机事归因、或无法通过内容判断其归因,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语言的碎片化、语讽刺性等原因造成难以判断归因,另一方面是许多消费者的评论呈现单纯的表达状态,而不对危机产生归因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德辉;郭国庆;;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危机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2 杜筠;;网络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05期
3 匡文波;论网络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2001年02期
4 李彪;;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研究——以央视新台址大火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5 彭兰;;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年12期
6 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国际新闻界;1998年Z1期
7 刘晔;;关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及客体分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年05期
8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9 舒咏平;铁翠香;;品牌危机的网上扩散与消弭——以迪奥的“莎朗·斯通事件门”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罗春;;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J];新闻界;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619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