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媒体生成与传播机制研究
【图文】:
图 1.2.4 互动百科热词排行互动百科是最早提出词媒体概念的知识复合型媒体平台。如图所示,互动百科设有十大热词板块,分为日榜、周榜、月榜和历年热榜。榜单中集中体现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点击每个网络热词会连接到该词条页面,详细阐述词条的相关内容。(2) 区别词媒体是网络热词的承载介质。网络热词与词媒体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媒体是抽象于网络热词的一个可抽离出来的媒介平台。网络热词是富含语义的信息符号,词媒体的目的是传播网络热词。网络热词的内容是精简的字与词的组合,词媒体的内容就是网络热词。网络热词的特质高浓缩性,词媒体的特性是生命周期性与迭代性。由于词媒体对网络热词提供传播平台,相当于词媒体是对网络热词的一个理论上的提升。在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词媒体不同于网络热词而具
图 1.3.1 互动百科 IN 词微百科是互动百科推出的又一个词媒体栏目。栏目内包括“网络新词”、“精彩词条”、“分类热词”、“最新协作智愿者”、“最新词条”、“十大热词”和“讨论区”这几个版块。其中,最有“最新协作智愿者”是网络草根民众发挥群体智慧的榜单。这条版块的设置间接起到激励网友更积极的参与到网络热词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之中。这是对词媒体的整体发展有起很深远的影响。另一个提高网络民众参与的有效版块是“讨论区”的设置。词媒体有了“讨论区”一方面方便创建网络热词的网友与其他网友互动,甚至争论以规范精练热词内容,以便于生成更浓缩与生动的关键词。另一方面是“讨论区”内由于网友们的相互交流必然产生一些新词的元素,将这些元素汇集整理再加工将生成一个个新的热词。而且在“讨论区”内网友们对热词讨论的氛围高涨有助于将热词带向其他传媒渠道。便于网络热词的多渠道高效爆发式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晋宇;;建立合理的军事危机传播机制[J];今传媒;2006年07期
2 宁竹青;;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机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红勤;曹小莉;;图书馆网络知识社区的知识传播机制[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01期
4 陈薇淇;;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机制[J];新闻前哨;2011年12期
5 吴海园;;微博在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措施[J];中国市场;2011年52期
6 郭红庆;;微电台发展现状及传播机制探讨[J];青年记者;2012年09期
7 梁芷铭;;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2年24期
8 曾娜贤;;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中传播机制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2期
9 刘雪明;沈志军;;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优化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刘雪明;沈志军;;公共政策传播机制的硬件修复与软件优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伟;;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实践研究——以“\L丝”一词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心理研究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2 杨静;;略论“舆论倒逼”传播机制与路径[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张宝龙;倪四道;夏英杰;周勇;;用数值方法研究T波产生及传播机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柳忠婉;;昆虫对微生物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5 何琦;;媒介昆虫对疟原虫的传播机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颖;哈尔滨: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快速传播机制[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衣晓峰 刘思国 张艳禾;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分子传播机制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14年
3 今心;供需合力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朱四倍;谣言拷问政府信息传播机制[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和建三;民兵预备役部队也要开展舆论对策研究[N];战士报;2007年
6 记者 侯静;北京科学传播创新论坛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7 陈玉祥;浅谈公共危机处理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协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8 程建明;舆论引导:领导能力的时代特征[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廖毅文;军事传播应对高新技术挑战[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朱四倍;政府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是公众福音[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黎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孔大为;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何瑜瑾;基于多主体的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许星;微博外交的传播机制、特点及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李丹;政府网站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静;风灾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卢江南;草根之魅:新浪微博在“乌坎事件”中的传播机制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9 刘晗;女性阅读传播机制分析与我国出版业应对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皋阳;论网络时代的科技传播机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0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3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