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S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22:3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发布、扩散、互动和搜索功能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博客、QQ、微信和论坛等,已经成为了网络舆情的主要源头和放大器。目前,网络舆情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反应了普通群众的现实需求,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而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往往体现了公众对敏感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趋势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在宏观层面,基于信息传播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四段五点”模型;在微观层面,本文基于多Agent系统(MAS)理论,提出了网民“心理-行为”信息处理模型。文章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演化阶段性规律的“四段五点”定量分析模型。以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阶段理论中,大多是定性描述,而本文在定性基础上对各个阶段进行了定量化建模。首先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数值特征,提取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重要的五个特征点:发生点、爆发点、高潮点、回归点和消亡点。其次根据五个特征点将网络舆情传播分成四个阶段:产生阶段、扩散上升阶段、扩散下降阶段和消亡阶段。之后为每个阶段设定了定量化指标,以便定量研究分析。最后基于“四段五点”模型,本文对2014年突发事件微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2)提出了基于MAS的网民“心理-行为”信息处理模型。在对网民个体处理信息的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网民个体信息处理模型。借鉴媒介素养理论,本文将网民信息处理过程简化为三个阶段:信息接收阶段、信息认知阶段和信息传播阶段。信息接收阶段描述网民个体是否有能力接收到信息,信息认知阶段描述网民个体如何处理信息,信息传播阶段描述网民个体向谁传播信息。论文的重点是对网民的信息认知阶段进行建模分析。对于事件相关网民的信息接收认知阶段,主要包含了基于心理特征的判断行为模型,和基于Markov链的观点决策行为模型。对于事件无关网民的信息认知阶段,主要为基于观点动力学的行为模型。最后本文基于网民“心理-行为”信息处理模型,构建了舆情仿真系统。舆情仿真系统由信息、网民关系网络和网民个体三部分组成,通过对2014年突发事件微博数据的训练学习,为系统各个参数进行赋值,并对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现实社会中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趋势。
【图文】:
模型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曲线描述了事件热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事件的热度,刻度单位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舆情热度一般是指,不同的网络平台,如百度、新浪和腾讯等,通过分析关键字的转发和点击浏览数量,综合判断该关键词所关联事件的舆论情况。而本文的舆情热度特指关于某突发事件的微博发帖数量。曲线一共分为四段,分别是产生阶段、扩散上升阶段、扩散下降阶段和消亡阶段。其中,2.2 节已经详细描述了四个阶段的数值特征,此处便不再赘述。此外还有五个值得关注的特征点,本文称其为发生点、爆发点、高潮点、回归点和消亡点。发生点表示现实社会中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刻;爆发点是产生阶段与扩散上升阶段的分隔点,爆发点之前舆情热度上升缓慢,爆发点之后舆情热度上升迅速;高潮点是舆情发展的顶点,在高潮点来临之前舆情热度呈震荡上升趋势,,在高潮点来临之后舆情热度呈震荡下降趋势;回归点是扩散阶段与消亡阶段的分隔点,回归点之前舆情热度下降很快,回归点之后舆情热度下降缓慢;消亡点表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舆情热度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可以认为关于事件的微博信息完全消失。
另一种是从其他信息源处接收。如果读取到其他网民所发的帖子;反之,则不能但是为了便于分析,此处假定事件无关网民段,本文提出了采用观点动力学的方法模拟态度。观点动力学模型种类繁多,鉴于本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采用离散观点动力学模,网民往往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浏览他人的观点,因此采用大多数模型是比较合理的中,一个人的观点是由其周围的人中大多数某事件持有积极观点比消极观点多,那么可性更大;如果周围的人持有消极的观点比积消极观点的可能性就更大。与此类似,事件示。同时,该图也表示了事件相关网民与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TP393.09
本文编号:2635039
【图文】:
模型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曲线描述了事件热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事件的热度,刻度单位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舆情热度一般是指,不同的网络平台,如百度、新浪和腾讯等,通过分析关键字的转发和点击浏览数量,综合判断该关键词所关联事件的舆论情况。而本文的舆情热度特指关于某突发事件的微博发帖数量。曲线一共分为四段,分别是产生阶段、扩散上升阶段、扩散下降阶段和消亡阶段。其中,2.2 节已经详细描述了四个阶段的数值特征,此处便不再赘述。此外还有五个值得关注的特征点,本文称其为发生点、爆发点、高潮点、回归点和消亡点。发生点表示现实社会中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刻;爆发点是产生阶段与扩散上升阶段的分隔点,爆发点之前舆情热度上升缓慢,爆发点之后舆情热度上升迅速;高潮点是舆情发展的顶点,在高潮点来临之前舆情热度呈震荡上升趋势,,在高潮点来临之后舆情热度呈震荡下降趋势;回归点是扩散阶段与消亡阶段的分隔点,回归点之前舆情热度下降很快,回归点之后舆情热度下降缓慢;消亡点表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舆情热度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可以认为关于事件的微博信息完全消失。
另一种是从其他信息源处接收。如果读取到其他网民所发的帖子;反之,则不能但是为了便于分析,此处假定事件无关网民段,本文提出了采用观点动力学的方法模拟态度。观点动力学模型种类繁多,鉴于本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采用离散观点动力学模,网民往往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浏览他人的观点,因此采用大多数模型是比较合理的中,一个人的观点是由其周围的人中大多数某事件持有积极观点比消极观点多,那么可性更大;如果周围的人持有消极的观点比积消极观点的可能性就更大。与此类似,事件示。同时,该图也表示了事件相关网民与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TP39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慧;王晓来;张博;;美国媒介素养定义的演变和会议主题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7期
2 高峰;;网络舆论能否代表民意?[J];信息化建设;2011年11期
3 兰月新;邓新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进规律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8期
4 冯希莹;王来华;;舆情概念辨析[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5期
5 张彦超;刘云;张海峰;程辉;熊菲;;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6 谢科范;赵n\;陈刚;蔡文静;;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汪露;;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8 姜胜洪;;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规律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9 马费成;望俊成;张于涛;;国内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知识图谱绘制[J];情报科学;2010年03期
10 顾明毅;周忍伟;;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臣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湘潭大学;2014年
2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5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