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00:20
【摘要】:基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研究是复杂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它的研究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针对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基于数据和基于模型。本文主要是基于扩散模型对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近年来,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传播现象所建立的传播模型层出不穷,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模方法来描述现实中这些复杂的传播过程。本文基于微分方程理论建立了包含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潜伏性病毒的传播设计了相应的干预机制,并讨论了社会舆论和流行病传播背景下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文章基于病毒的潜伏期特性,利用N-intertwined平均场近似方法建立了SNIS(susceptible-incubated-infected-susceptible)时延传播模型。针对潜伏期个体,提出了两种干预策略:连续检出和脉冲检出策略。在文中,利用相关理论及不等式严格证明了带检出机制下的时延传播系统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并给出了这两种控制策略下病毒在网络中消亡时应该满足的充分性条件。其次,针对由于个体差异性带来的非一致性潜伏期建立了基于个体的SEI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ed-susceptible)分布式时延传播模型,其中也包含了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文中着重考虑了最大潜伏期时刻以后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行为,并分析了该系统模型的无病平衡点的局部、全局渐进稳定性,给出了系统中病毒信息持久性的充分条件,得到了该模型的地方病平衡点,并讨论了该平衡点的局部、全局稳定性。研究表明,无论是一致性潜伏期还是非一致性潜伏期,这个周期的时间越短则越有利于网络中病毒的消亡。再次,基于网络个体模型SIRS(susceptible-exposed-recovered-susceptible),在感染率和移除率上引入外部控制作用,通过雅克比矩阵等方法分析了传播模型对应的误差系统,给出了该模型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证明,并得到了病毒在网络中消亡时控制作用应该满足的充分性条件。接下来,基于上述SIRS模型考虑了两类优化问题,即如何让所传播的信息终态时覆盖面最广,以及如何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让网络总体的感染水平最低。最后归纳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文】:

演化过程,病毒


于个体的具有拓扑结构的时延异质传播模型并且针对潜伏期个体提出了连和脉冲检出两种控制策略。我们得到了两种控制策略下无病平衡点渐进稳关定理,最后借助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章的主要贡献是认识到在具有潜伏期的传播过程中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的行为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其次,对于潜伏期病毒的干预策略可以极大病毒的爆发,但是应该考虑其可行性。 问题描述和模型建立.1 问题描述一般而言,潜伏期分为两个阶段。处于第一个阶段的潜伏期个体为“激发,记为“E”,此时并无感染其它健康个体的能力;而处于潜伏期第二个阶体则“隐性感染态”,记为“N”,此时个体虽无任何患病症状,但是在接健康个体时具有感染能力。我们将第二阶段的时长记为τ 。对于网络中的体其所处的感染过程如下图所示:

模型状态,转移图,概率


潜伏期进入感染态后他们就会以一定的概率个体会以iδ 的概率被治疗而恢复为易感态的潜伏期的个体未表现出患病症状而具有感染于警惕,对于处于潜伏期的个体本身,也会,因此我们认为潜伏期个体的致病概率Niβ ,潜伏期对于抑制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是极提出了一类检测机制,那就是潜伏期的个体个体便会以感染态个体同样的恢复率转化为一个潜伏期个体进入感染态的概率可以用如, 0 ,( )1, ,itu ttα ττ < <= > 一般性,假设上述的所有转移过程都是相质传播过程的状态转移图如图 3.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O157.5;O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祥;;大众传播动力学:理论与应用——以流行文化的传播动力阐释为例[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1期

2 靳祯;罗晓峰;;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3 ;《大众传播动力学》译成中文[J];新闻记者;2004年12期

4 宋著贺;陈秀锋;武帅;邹亚男;;基于传播动力学的干线拥堵控制模型[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16期

5 蔡全才,姜庆五,郭强,徐勤丰,程翔,孙庆文,赵根明;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中的流行模拟方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树彬;吴建军;高自友;林勇;傅白白;;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拥堵与传播动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7 师伟展;邝华;白克钊;孔令江;;固执者对舆论传播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朱志;;运用传播动力学理论建立舆论战效果评估模型[J];国防科技;2010年01期

9 李翔;;复杂动态网络传播动力学[J];力学进展;2008年06期

10 ;热带病/寄生虫病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及其应用研讨班[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新楚;杨孟;陈关荣;;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阈值与全局稳定性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2 石耀霖;;流体动力学、地震序列动力学和SARS传播动力学——跨越学科的科学思维[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翔;;复杂动态网络传播动力学[A];第四届全国网络科学学术论坛暨研究生暑期学校论文集[C];2008年

4 傅新楚;杨孟;陈关荣;;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阈值与全局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齐泽萍;2016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出炉[N];山西经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龙;社会环境下的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胡煜寒;基于个体异质性的不确定消息传播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潘迎利;一类季节性种群演化系统的传播动力学[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徐忠朴;耦合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19年

5 王佳兵;异质媒介中非局部扩散问题的传播动力学[D];兰州大学;2018年

6 褚建勋;基于复杂网络的知识传播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崔鹏碧;复杂网络系统中的信息、疾病与行为传播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朱郁筱;复杂网络的结构挖掘及其对传播动力学的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孙仁诚;复杂网络性质及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何敏华;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益;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黄亚男;多重网络中的传播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邓亮亮;具交错机制和易感者非扩散的SIR模型的传播动力学[D];兰州大学;2018年

4 郑木华;复杂网络上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吴腾飞;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传播动力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胡柯;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朱宏淼;迁移对信息传播动力学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张晓丹;异质性对社会动力学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祥安;网络安全状态演化动力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魏耀斌;复杂网络的传播动力学与同步控制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5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