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品牌网络负面信息对消费者第三人效果认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21:30
【摘要】:第三人效果理论由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之后成为了传播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应用的日益发展,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平台加大了品牌负面信息传播的可能性、不可控性以及危害性,同时也为第三人效果研究打开了新视野和新思路。本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负面信息传播为背景,以第三人效果为理论基础,探讨品牌网络负面信息是否会在消费者身上引发第三人效果认知,而第三人效果认知的出现是否会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后续系列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引入了多个中介因素来加深探讨它们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在检索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逻辑严密的研究假设,以保证获得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当消费者在网络上接收到品牌负面信息时,会倾向于评估该品牌负面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年龄越大的消费者所产生的第三人效果越强。其次,本研究将教育程度作为社会距离指标,证明了社会距离会影响第三人效果认知的强弱。当消费者接收到品牌网络负面信息时,会倾向于认为该信息对学历与自己相同者的影响较小,对学历比自己低者的影响较大。再有,对品牌网络负面信息涉入程度越深、接触频率越高的消费者,也会倾向于认为该信息对自己的影响较小,对他人的影响较大。最后,在关于第三人效果认知与后续行为关系的研究中,结果证明当消费者在网络上接收到品牌负面信息时,其产生的第三人效果认知与其后续的品牌购买行为倾向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第三人效果认知与转发/告知他人行为之间则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引用现实社会中的品牌网络负面信息传播案例,对消费者第三人效果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为企业在防范品牌负面信息传播或开展品牌危机管理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文】:

模式图,效果理论,模式,归因理论


图 2-1 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模式影响第三人效果认知的因素于第三人效果认知的成因,,过去学者主要从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0)归结出两类最常被研究者采用的解释[24]: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由 Heider(1958)提出。Heider 认为个人因素(内因)与情境因素(外因)来分析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原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推测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犯下归ibution error),即倾向将自身行为视作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反应,反之看成是内在特质的作用[25]。Gunther(1991)解释,归因错误与第的关联,在于评估外部因素的影响时出现了一致的判断错误,认为对外部情境因素产生反应,当换成评估自己时,人们却认为自己对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F71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子涵;;从“马航事件”的微博报道看新媒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视听;2014年12期

2 乔丽荔;;“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述略[J];视听;2013年12期

3 曾秀芹;程煜;;营销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理论和实践本土化[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4 张治江;张怡;张洪红;;从微博评论看网民对乳饮品牌负面信息的态度[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2年06期

5 曾秀芹;熊慧;;青少年对广告负面影响的第三人效果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2年04期

6 何文军;;谈BBS中负面品牌信息的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2年03期

7 张天赦;;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新闻传播;2012年01期

8 禹卫华;;从手机谣言到恐慌行为:影响因素与社会控制——基于第三人效果框架的历时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6期

9 庄爱玲;余伟萍;;道德关联品牌负面曝光事件溢出效应实证研究——事件类型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10 何佳讯;;品牌个性认知对品牌延伸评价影响的再研究——兼论上海冠生园的品牌延伸新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世笑瑾;公益组织信息传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2 肖纯;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品牌负面信息的消费者影响机制研究[D];五邑大学;2013年

3 唐佩;京东商城负面信息网络传播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胡俊;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7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7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