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新闻采编人才流动态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20:46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化不断加速,以及媒介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转型背景下,传统媒体盈利能力锐减,竞争力逐年下降,而新媒体的发展蔚然成风,导致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职业发展陷入窘境,面临着主动或被动的职业流动问题,人才在各个媒体或岗位之间跳来跳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传媒行业生态环境。迄今为止,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的跳槽或转行现象层出不穷,不仅央视等大型媒体单位的人才大量“出走”,其他省级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采编人才流动更是频繁无序。本文从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视角出发,从生态位的“态”“势”两个层面对采编人才流动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新闻采编人才职业流动态势中的影响因子以及职业流动中的阻滞,并为传统媒体单位应对采编人才流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可以准确地描述有生物单元的生存状态,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已成为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量化与质化相结合,从生态位“态”和“势”两个方面对新闻采编人才的职业流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介转型背景下新闻采编人才的职业流动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态位的调整,其最终目的是以职业流动为生态位扩充路径,实现向理想生态位的跃迁。新闻采编人才在实际的流动过程中,又会受到多种“态”“势”因子的左右,还会遇到技术、体制等种种障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流动会受到“态”“势”两个层面中多重因子的影响,其中“态”因子主要包含传统媒体营收能力下降,个体收入受严重影响;与领导同事关系欠佳,工作环境氛围不理想;传统媒体体制死板,追求更宽广的平台;新媒体技术行业如火如荼,倒逼传统媒体人转型;无编制,薪资福利不满意;个人职业发展遭遇“天花板”等。“势”因子主要是从新闻采编人才自身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三个方面考察。生态位“态”“势”失衡发展引发新闻采编人才的职业流动,同时也促进人才生态位的提升,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通过调查发现,优质的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在职业流动过程中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他们在传统媒体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脉,培养了较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还有突出的新闻工作实绩与优秀的撰文采写能力,这些能力有利于提升新闻采编人才生态位“势”,人才可以利用这些“势”资源去开拓更广阔的“态”。同时,采编人才在传统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积累了大量的优势发展资源,为人才生态位“势”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当下传统媒体生态环境的变革导致人才生态位的“态”发生变化,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的生态资源被挤占,生态位被压缩,为了进行生态位扩充,或者开拓出新的生态位空间,优秀人才便会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跳槽或转行。新闻采编人才以跳槽或转行为路径,找出现实生态位、潜在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之间的平衡点。新闻采编人才在重新择业时,会遭遇“态”与“势”两个方面的阻滞问题。媒介融合发展,新闻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重构,僵化的人才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型的人才需求结构,此为人才流动阻滞“态”层面的主要矛盾;缺乏对新媒体的深入了解与运用,突然的职业环境变迁导致人才的“水土不服”,从而使新闻采编人才的“势”能被削弱,此为新闻采编人才职业流动阻滞“势”层面的主要矛盾。只有解决流动过程中“态”与“势”的主要矛盾,才能实现新闻采编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目前,新闻采编人才的职业流动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平台、学校任教或回炉深造、自主创业、企业公关或品牌宣传等几个方向,极少数人会再次选择传统媒体单位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与传统媒体环境的现实发展状态有着直接关系。传统媒体单位只有合理配置新闻采编人才,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尽量避免人才过分流失,才能保持自身竞争力。从生态位理论视角看,解决这一问题,传媒单位首先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态”环境,完善用人制度并合理配置人才,在降低人才生态位重叠度的同时,调整新闻采编人才生态位的落差。同时,也要优化人才职业晋升通道,促进人才的“态”“势”互转,构建公平的薪酬体制,提高现实生态位等方面着手,为新闻采编人才提供适宜的生态位空间,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在满足了新闻采编人才职业发展的“态”资源之后,传媒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才的“势”能筛选优质人才,并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保留高“势”能人才,淘汰“势”能不足人才,另外,传媒单位还要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活动,补齐人才工作中的“势”能短板,促进人才的“态”“势”互转,从而保证传统媒体单位的人才竞争优势,促进传统媒体单位实现更好地发展。
【图文】:
是以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为研究主体,对象较为精准,所以选性质的,如在问卷开始设置了“您是否在传统媒体单位(报、电视台)工作过?”一题,对调查对象进行筛选,当被调查对象便结束,那么此问卷即视为无效问卷。最终在剔除填答不完整要求的问卷后,根据本研究的内容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符合研 份,问卷有效率 78.33%。效样本结构分析上看,问卷的发放针对性较强,对样本的筛选也比较严格,因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实证分析基础。符合研究数据显示,所有样本中男性占比 45%,女性占比 55%,性别比龄结构特征
图 1-2 新闻采编人才的学历结构数据显示,新闻采编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较高,70%以上为大的新闻采编人才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总体上看,新闻采编队伍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充足动力。)访谈样本同的传统媒体中经历过职业流动的新闻采编人才进行了深度访统媒体的真实原因,以及在重新择业时面临的困难。样本涉及人才,每一个样本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 1-1 访谈样本表序号 原工作单位 现工作平台A1 中国青年报 (继续升造后)新华社A2 某传统媒体 上海报业集团A3 新乡日报 上海某新媒体平台A4 楚天都市报 浙江某高校A5 襄阳日报 高校深造A6 湖北电视台 科大讯飞(企业公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14
本文编号:2678970
【图文】:
是以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才为研究主体,对象较为精准,所以选性质的,如在问卷开始设置了“您是否在传统媒体单位(报、电视台)工作过?”一题,对调查对象进行筛选,当被调查对象便结束,那么此问卷即视为无效问卷。最终在剔除填答不完整要求的问卷后,根据本研究的内容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符合研 份,问卷有效率 78.33%。效样本结构分析上看,问卷的发放针对性较强,对样本的筛选也比较严格,因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实证分析基础。符合研究数据显示,所有样本中男性占比 45%,女性占比 55%,性别比龄结构特征
图 1-2 新闻采编人才的学历结构数据显示,新闻采编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较高,70%以上为大的新闻采编人才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总体上看,新闻采编队伍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充足动力。)访谈样本同的传统媒体中经历过职业流动的新闻采编人才进行了深度访统媒体的真实原因,以及在重新择业时面临的困难。样本涉及人才,每一个样本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 1-1 访谈样本表序号 原工作单位 现工作平台A1 中国青年报 (继续升造后)新华社A2 某传统媒体 上海报业集团A3 新乡日报 上海某新媒体平台A4 楚天都市报 浙江某高校A5 襄阳日报 高校深造A6 湖北电视台 科大讯飞(企业公关)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江;杨奇光;;断、舍、离:聚焦传统媒体人的“离职潮”[J];新闻界;2015年20期
2 丁方舟;韦路;;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J];国际新闻界;2015年10期
3 范以锦;;媒体人才流动趋势加剧现象之浅见[J];新闻与写作;2015年06期
4 涂淼;胡晓峰;刘美中;时臻善;;传媒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黄顺铭;;美国新闻精英之集体“素描”——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的社会学特征(1917-1998)[J];国际新闻界;2015年02期
6 喻国明;胡杨涓;;焦虑、失范与创新、探索:媒介转型视角下的问题域——2014中国传媒业发展之焦点话题分析[J];编辑之友;2015年02期
7 赵云泽;滕沐颖;杨启鹏;解雯迦;;记者职业地位的殒落:“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J];国际新闻界;2014年12期
8 蔡雯;翁之颢;;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启示——基于传统媒体2013-2014年新媒体岗位招聘信息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9 夏倩芳;;“挣工分”的政治:绩效制度下的产品、劳动与新闻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10 白红义;;冲击与吸纳: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常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本文编号:2678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7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