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2:23
【摘要】:本文以2018年“两会”召开为研究背景,选取新华社旗下组成融媒体矩阵的三个平台: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为论文研究对象,结合“融媒体”的技术环境,探讨在新形势下国家通讯社对“两会”相关融合新闻报道的框架设置及其特点。笔者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定量研究对所收集的三个平台的报道样本中形成新闻框架的各类要素进行数据统计。接着,根据统计结果,分别对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以及微信公众号三个平台中所抽选的个案,从话语主题、新闻图式和词语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话语框架分析。最后,从新闻选择框架和新闻构建框架两个层面总结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的总体框架特点。本文认为,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在“两会”融合新闻报道框架在新闻主题的选择上着重强调政治议题。在消息来源的选择上,其报道倾向于向政府和专家学者为主体的采访对象获取信息。在报道形式方面,新华社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报道,它热衷于将新型媒介技术应用在报道上,采用多元可视化的报道形式。在新闻框架的构建上,新华社通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结合的方式,以积极的词语选择,亲民性的表达方式,看似中性化的报道倾向引导社会舆论发展,积极地建构着国民身份共同体。本文通过对新华社两会融合新闻报道框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审视新华社未来两会融合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并明确我国的主流媒体在今后的传播中,应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核心竞争力,注重客观中立的报道立场,采用多元化的稿件来源;其次,注重报道的渠道占有,充分利用“融媒体”的技术优势,加强传播的影响力;培养人才队伍,将报道内容与形式进行良好的融合,增强融合创造力;塑造人格化媒体,注重受众互动性,从而牢牢地把握住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图文】:
—2新闻传播过程框架图
—1梵迪克假设性新闻图示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12
本文编号:2683531
【图文】:
—2新闻传播过程框架图
—1梵迪克假设性新闻图示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年05期
2 褚安安;;全媒体语境下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传播策略与发展趋势[J];中国报业;2015年06期
3 宋建武;;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5年02期
4 刘骏瑶;于洋;彭兰;;交互视频:融合新闻新的呈现方式[J];新闻界;2014年07期
5 邵鹏;;论新媒体时代融合新闻生产的“四无”态势[J];新闻大学;2014年02期
6 尹章池;赵旖;;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J];今传媒;2013年04期
7 丁柏铨;;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8 孙彩芹;;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新闻界;2010年09期
9 栾轶玫;;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视听界;2010年01期
10 李莉;张咏华;;框架构建、议程设置和启动效应研究新视野——基于对2007年3月美国《传播学杂志》特刊的探讨[J];国际新闻界;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683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8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