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播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4:27
【摘要】:《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微信的用户增长速度超过了Facebook或者是Twitter,这也让这款应用在如今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了统治地位。 截至2013年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的微信让人们开始惊叹,其在短短两年间便发展成为亚洲地区用户最多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不论是大众用户或者是开发者都一致认为微信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和平台,并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微信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却都不一样。 本文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且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的新型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为研究主体,运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述了微信传播的各要素的特征、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微信传播的发展提供参考。 微信是一种囊括多种工具的平台型产品,主要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其传受者角色经常互换,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通过对微信传播各项要素的分析,结合实际现状探究其发展规律和传播特性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和新的社会问题。重点对利用微信传播引起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针对四种突出问题:第一,通过微信引发的犯罪;第二,不良信息的传播,如涉黄涉暴信息和虚假信息容易实现传播;第三,信息的泛滥与过载;第四,微信过度营销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 通过发现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寻找产生问题的动因,以寻求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为相关部门、有关机构和社会大众全面地认识微信作为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新型信息通讯工具的自身特性和给人类与社会带来的改变。从而充分利用其优势为人类社会带来最大的正面影响,预防和治理其负面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杜绝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恶性信息的传播。
【图文】:
第一章 微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催生微信 移动互联网是以智能手机或其他具备通信能力的便携式终端为载体,以息、终端位置信息等为纽带,以根据 3G 网络和终端特点研发的服务,以改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等为服务方式,以随时随地在线、移动服务为特征,特色鲜明的服务领域①。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之下产生了移动互联网,致使信业的发展轨道发生重大的变化,其造成的改变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国都在抢占此新兴制高点。我国也不断加大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力度,持关注和投入,把握这个特殊时期带来的极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展。
与传统上网工具电脑相比,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则增长率,不仅如此,在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到了 73.3%的比例①。构 Flurry Analytic 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及速度快 10 倍,比 90 年代互联网普及速度快 2 倍,比于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应,新的应用不断的被开发和使用,腾讯公司于 2011 年 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便应运而第二节 微信的发展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图文】:
第一章 微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催生微信 移动互联网是以智能手机或其他具备通信能力的便携式终端为载体,以息、终端位置信息等为纽带,以根据 3G 网络和终端特点研发的服务,以改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等为服务方式,以随时随地在线、移动服务为特征,特色鲜明的服务领域①。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大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之下产生了移动互联网,致使信业的发展轨道发生重大的变化,其造成的改变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国都在抢占此新兴制高点。我国也不断加大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力度,持关注和投入,把握这个特殊时期带来的极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展。
与传统上网工具电脑相比,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则增长率,不仅如此,在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到了 73.3%的比例①。构 Flurry Analytic 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及速度快 10 倍,比 90 年代互联网普及速度快 2 倍,比于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应,新的应用不断的被开发和使用,腾讯公司于 2011 年 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便应运而第二节 微信的发展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福;;“微传播”与高校生态网络合成机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2 周蕾;;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东南传播;2012年01期
3 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年07期
4 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年02期
5 单晓彤;;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新闻世界;2013年02期
6 陆高峰;;从微博到微信[J];青年记者;2013年06期
7 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年08期
8 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付亮;;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移动互联网[J];信息网络;2009年08期
10 顾r
本文编号:2687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8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