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6-03 00:43
【摘要】: 1978年以来的30年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30年。对业已做过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得失,“以史为鉴”,有利于我们对其过去有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现在的研究者找到新的切入点,有利于新闻传播学未来的发展壮大。 本文把学术研究视为一种传播活动,引入“5W”传播模式作为分析架构,既描述学术研究的构成及其发展历程,又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研究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交互作用,从静态构成和动态变化两个维度述说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的历史。 本文在整体上采取“总—分—总”的体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梳理,探究新闻传播学术总体及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即首先概述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的发展轨迹,然后分述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效果四个面向的变化,最后总结取得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推进的特点,本文把其分为五个阶段:1978-1982:“学术研究逐步恢复”;1983-1988:“新闻改革引发学术论争”;1989-1991:“学术研究曲折前行”;1992-1996:“为学术而学术”;1997-至今:“在新的起点上迈向多元化发展”。 研究主体是整个学术生产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和主导性因素。本文借用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以群体为线、以个体为点,勾画新闻传播研究主体的变化,探究变化背后的原因,并揭示这种变化对新闻传播学术的影响。 为了精细呈现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动态变化,本文对三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进行了抽样内容分析,以寻找各个分支研究领域(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与电视、传播学、其他)中比较集中的话题、问题,然后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对此进行评述。 在“研究方法论”一章,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代表性论述,并以部分新闻传播博士论文为例,管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把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考察,揭示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具体应用。 建构学科体系、推进新闻改革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效果的主要体现。构建学科理论体系是基础,学科理论体系越完善,越能发挥出学科能量。研究者的论述、新方法的引进、新理论的提出,既为新闻改革提供了合法性阐释,又促进了新闻传播学术的发展。 从纵向看,新闻传播研究进展迅速、成绩巨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新闻传播学摘掉了“无学”的帽子,建起了学术研究梯队,初步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已经跻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之林,拥有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效力得以初步彰显。同时,新闻传播研究不够深入,知识、理论和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提倡应向学术自身回归,尊重其自身逻辑,扎扎实实地研究些问题,注重积累;要遵守学术规范,讲究研究方法,摈弃过去那种简单化的、直接的、操作性的实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肇熙,姚清江;公共新闻学: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次革命——访《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总编辑汤姆·瓦霍沃[J];青年记者;2004年04期

2 李长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03年09期

3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4 陆地,高菲;我国建立公共电视的总体思路、模式和路径之三[J];声屏世界;2005年08期

5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J];天涯;1997年05期

6 萧功秦;;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王春泉;历史意识在新闻学研究中的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孙振斌;;方法论与新闻学研究[J];现代传播;1983年03期

9 赵玉明,郭镇之;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上)[J];现代传播;1999年02期

10 陈作平;对新闻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再认识──兼论关于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J];现代传播;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2694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94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