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作为流动的职业共同体:驻华外国记者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11:42
【摘要】:作为跨国流动职业人群,外国记者在其移动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建立与展开,给传统研究中共同体的概念化造成困难,即在诸如种族、语言等这些自然属性相异的移动人群中,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再构成人们交往的基础,共同体的存在与之前相比又将呈现出何种不同?本研究通过考察驻华外国记者这样一个流动的职业人群,试图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观察共同体的构成、运作以及成员对其意义的感知。由于在所从属国家、媒体属性以及各自职业背景等方面的区别,加之这个群体本身所具有的剧烈流动性,驻华外国记者群体内部结构性地嵌入着传统共同体所极力摒弃的异质性和不稳定性。然而,为了跨越这些自然属性决定论对这个群体中共同体考察的羁绊,本研究将采用职业共同体路径所提供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即从共同体内部出发,探究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于实践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考察驻华外国记者的日常新闻实践。当外国记者移动到中国这个新的情境中后,保证他们日常新闻采集工作顺利展开的新闻生产常规便也需要被重估。由于常规的生产与维持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外国记者需根据其在华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重构新闻常规,这其中就包括两个时区下不同工作节奏的协调、替代性消息源找寻和技术作为突破新闻控制的工具等。因此,无论是现实空间(如新闻发布会和记者聚会)还是虚拟空间(如邮件组和社交网络)中,外国记者之间的日常沟通都围绕着这些新闻实践展开。同时,新闻助理之间的交流也构成了共同体内部沟通的第二种渠道。除日常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沟通外,记者们在诸如“拉萨3.14”事件和“茉莉花”事件这样的焦点时刻中更加频繁的交流与互动,则进一步唤起了他们的共同体意识。 故而,驻华外国记者在新闻实践上的趋同性使得其跨越了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构成了这个职业共同体的边界。与基于自然属性之上且外化于传统共同体的稳定边界不同,实践所勾勒出的边界源于共同体内部成员自身的主动建构。同样与传统共同体的单一而稳定存在不同,驻华外国记者这个流动的职业共同体处于日常生产和焦点时刻这两种交替状态中。成员之间的联系在前者中较为松散,在后者中则更加紧密。可以说,后一种状态是对前一种稳定状态的打断。同时,隐匿于常规状态中的矛盾与问题亦是在焦点时刻中得以彰显,成员们对于这些问题的集体应对也促使了同感在共同体内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万里;见微知著闻一知十─—有感于外国记者的敏感[J];新闻界;1994年03期

2 王十一;对外国记者非法采访处置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乔·特纳,李小刚;《外国记者》——最佳惊险间谍片[J];世界电影;1997年04期

4 王晓青,王宝贵;“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山西”──外国记者赴晋采访团在山西[J];今日山西;1999年04期

5 ;外国记者和新闻官参观人民网[J];中国传媒科技;2001年07期

6 吕明响;中国新闻的另类视角——外国记者的照片解读[J];中国记者;2002年03期

7 张功臣;外国记者与北洋军阀[J];国际新闻界;1996年01期

8 陈文炳;谁是你的消息来源?──一位中国记者对驻华府同行的问卷调查[J];国际新闻界;1996年06期

9 顾洁,鄢可然;抗战时期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J];新闻大学;2001年02期

10 ;您怎样参与国际新闻竞争——驻外记者调查[J];中国记者;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立军;;中世纪秋季村规与村庄共同体内部的关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小田;;“一日史”的意义——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史志诚;;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6年

4 谢勇;;印度教复兴改革与印度民族女神的塑造[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剑峰;何伟谈外国记者在中国[N];东方早报;2011年

2 记者 李成通 裘浙锋;“全公开”让外国记者很兴奋[N];绍兴日报;2011年

3 曲力秋;一个外国记者眼中的入世中国[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徐育;强化法律共同体意识[N];江苏法制报;2011年

5 小安;澳大利亚提议组建亚太共同体[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陈武能;开创律师共同体文化新时代[N];法制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王一娟;外国记者关注中国核电三大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肥城矿业集团陶阳煤矿企业文化办公室 尚振涛;应注重提高农合工的理性维权能力[N];经理日报;2008年

9 《天下》周刊记者  谢若闲;东亚峰会拒谈“共同体”背后[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大选前连环炸,,伊朗指美英是黑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领;流动的共同体[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锐锐;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月;希利斯·米勒文学言语行为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功润;作为共同体的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郭恩强;重塑新闻共同体:新记《大公报》职业意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园;外国媒体和记者在华采访制度规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德林;人民战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玉岗;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在华新闻活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陈梁涛;转型期中国的共同体精神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姚娜;基于SNS的实践共同体之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洁;欧共体建立初期的财政体系(1957-1967)[D];吉林大学;2012年

7 叶余旦;脱域共同体视角下的“原住民流失”与社区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红梅;超越乡土社会:大都市近郊村社共同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旭;高校参与下的中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9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