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与表现手法研究
【图文】:
各异的功能指向,,最终形成特定样态。电视节目模式的外部形式与内部构造的关系,如图4-1所示,实质是“文”与“质”——节目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图4-1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对应节目模式的结构关系①刘绍瑾.周代礼制的“文”化与儒家美学的文质观[J].文艺研究,2010(06):40-48.②施旭升.艺术创造动力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68.③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8.
述者补充了叙述视角,有效地过渡了讲解员对国宝的初步介绍,舞台设计了各位馆长围坐成圆,中心为立体的国宝虚拟影像,对该文物进行知识性阐述,形成一种演播空间的仪式感。在第二季宣传片的内容中,通过馆长之间传递国宝守护人印信的过程,如图4-2、图4-3,以中式美学“对称”的镜像突出了仪式感的庄严与厚重,各位馆长于棋局的博弈、书法的挥毫为观众树立的是文博界“明星”的文雅风范。图4-2 弈棋的对称 图4-3 行走的对称各位馆长的“倾情出演”同时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间的陌生距离,以其中最负“盛名”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例,单霁翔馆长在节目当中平易近人的风趣演说,使其成为了集“网红”和“网络符号”等多种文化范式为一体的人物形象,以人为媒介节目与观众的情感构建了连接,单馆长与故宫的故事等话题引发了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增加了节目热度。三、讲解员:节奏把控与主旨升华①刘波,赵萌萌.文化记忆视域下《国家宝藏》的范式意义[J].电视研究,2019(01):42-44.②于靖园.明星为什么要为国宝服务——专访《国家宝藏》制片人兼总导演于蕾[J].小康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姣;;关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J];文物世界;2019年05期
2 屈晓平;;我们能向《国家宝藏》学习什么[J];记者观察;2019年11期
3 朱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成功要素分析[J];当代电视;2019年01期
4 杨静坤;;传播学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创新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23期
5 蔡霞贝;;寻古语“前世今生” 探课程育人新路——借力《国家宝藏》盘活教材经典[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08期
6 侯隽;;专访《国家宝藏》第二季主创团队:打破“第二季魔咒”,希望节目就像维密秀[J];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03期
7 金晨晨;;《国家宝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的碰撞[J];戏剧之家;2018年20期
8 潘崎铭;王慧灵;;从《国家宝藏》看文博类品牌传播和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9年14期
9 邱子敏;;《国家宝藏》成功因素探微[J];传媒论坛;2019年08期
10 段颖;;浅议《国家宝藏》“以人为本”策略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借鉴意义[J];中国博物馆;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智超;彭海云;林佳佳;;新媒体“热门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激活及传播——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C];2018年
2 潘颖;;电视节目冠名广告策略探析——以“水井坊”品牌冠名《国家宝藏》节目为例[A];荆楚学术2018年3月(总第十七期)[C];2018年
3 徐秀丽;;人类的遗产 共同的守望——阿富汗国家宝藏在华巡展[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8年06月总第370期)[C];2018年
4 施冬雅;彭海云;林佳佳;;论电视文化节目的理论观照及传播功效——兼及《国家宝藏》的热播及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婧姝;《国家宝藏》携手天猫首发文创产品致敬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8年
2 记者 李莉;新疆三件文物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N];新疆日报(汉);2018年
3 记者 陈汉辞;口碑超越第一季 《国家宝藏2》既熟悉又新鲜[N];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铃;川博三件“神秘”文物将亮相《国家宝藏》[N];四川日报;2018年
5 晁星;我们该怎样守护“国家宝藏”[N];北京日报;201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李元;印尼将抗灾发言人当“国家宝藏”[N];环球时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吴潇怡 黄小异;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讲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故事[N];光明日报;2019年
8 记者 曹铮;由《国家宝藏》热播引发的话题[N];河北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冯子晏;北京 匠心防雷 守护“国家宝藏”[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0 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 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N];中国青年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卓Z";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的传播效果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2 叶美慧;央视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3 朱斌;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与表现手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4 梁卫卫;仪式传播视域下《国家宝藏》的节目形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5 谈雨婷;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小剧场的叙事分析[D];厦门大学;2018年
6 夏妍;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张帆;传统文化遇上年轻用户:《国家宝藏》在Bilibili网站的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8 冯宽;《国家宝藏》中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09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0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