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信大学生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2:19
【摘要】:微信作为一款广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社交分享平台演变成即时通讯、移动支付、实时定位、游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交软件。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一代的代表性群体,他们乐于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个人信息,以此获得个性化服务和自我认同感。但是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个人认知上的局限性,隐私的风险感知和保护行为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个人隐私,另一方面又担心隐私遭到泄露,这种行为与意愿之间的矛盾性即为“隐私悖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隐私计算理论和隐私边界管理理论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隐私悖论的相关文献,了解其发展历程以及实证性研究的现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微信大学生用户的使用行为、使用频率、对社交媒体隐私的认知情况、隐私披露程度以及隐私披露的态度意向;最后,对所选取的四个变量隐私关注、风险感知、利益评估、隐私保护行为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变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验证大学生用户在隐私披露与保护行为决策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依然是以强关系的圈子社交形态为主。其中,即时通讯、信息分享和微信支付是目前大学生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也是隐私泄露隐患最大的三个功能。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类信息和财产类信息的担忧程度较高,同时披露也较多,出现披露与担忧不一致的现象。大学生用户的隐私关注、风险感知和隐私保护行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利益评估与隐私关注的负相关假设没有得到验证,说明如今的微信大学生用户对利益的感知程度越高,不一定就会减少对隐私的关注程度,两者并不存在冲突之处。与之对应的是,经验证利益评估的感知度与隐私保护行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说明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出于对利益的需求会选择让渡部分隐私信息,因此在隐私保护方面就会相应地减少,从而也就解释了隐私悖论现象在微信大学生用户中存在的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5.5;G206
【图文】:

隐私,边界变化,朋友,社交


价值和适用性[39]。展,微信已经形成了以熟人社交为基础“弱关系”传播形态,其中以熟人社交要和归属划分出边界,实现信息的初步圈平台后,边界便实现了信息的连接,保存或传播后,隐私边界便开始渗透,逐渐扩散成“弱关系”的陌生人社交,么隐私自然就会从私人领域进入到公共边界是动态、多变和相互渗透的,目前谁可见、朋友圈可见的时间范围等来限时间边界,以增加用户对个人隐私的自

微信大学生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研究


研利益评估H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殷俊;冯夏楠;;论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J];新闻界;2015年23期

2 任孚婷;;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的博弈[J];编辑学刊;2015年06期

3 申琦;;自我表露与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以上海市大学生的微信移动社交应用(APP)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4期

4 李纲;王丹丹;;社交网站用户个人信息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5年01期

5 王娜;许大辰;;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用户行为习惯视角出发[J];情报杂志;2015年01期

6 徐敬宏;张为杰;李玲;;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社交网络中隐私侵权问题的研究现状[J];国际新闻界;2014年10期

7 张s

本文编号:273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3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