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从君子之交看先秦儒家人际传播思想

发布时间:2020-07-01 18:30
【摘要】:文以化人,文化的重要功能在于对人的陶冶和熏陶。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由君子文化深发而来的“君子之交”是华夏传播当中一个非常特殊的人际传播范畴,是一种理想类型。这种交往模式既是东方的,又是中国的,古往今来不仅受到了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赏,还得到了社会各阶级人士包括平民百姓的一致肯定和大力推崇。《论语》是儒家诠释君子文化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先秦时期儒家对君子的修养风范、价值尺度、行为规范、胸怀境界、操守准则及目标追求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本研究重点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论语》文本作为研究中心,辅之以《孔子家语》《孟子》《荀子》《礼记》等儒家相关典籍及史学著作,将人际交往的过程大致划分为相遇、相交和相持三个阶段,分别从这三个阶段来剖析“君子之交”的交往模式,具体论述它是一种怎样的交往模式?在这交往模式下应该如何进行交往以及这种交往模式对于当代中国培育和谐人际交往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论文一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是相关概念论述,主要介绍了君子文化和君子之交,通过对君子一词历史演变的梳理,明确了君子文化的基本内涵;并对本文研究的“君子之交”做了范围界定和特征概括。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三章集中论述了“君子之交”模式下交往如何进行。第二章分析了在相遇阶段君子交往的前提,包括交往的总体原则和君子的个人修为;接着阐述了君子间交往所形成的以“趣缘”为中心的传播关系及在这种关系下君子交往的对象,即与什么人交往,不与什么人交往。第三章论述了在相交阶段君子如何运用语言这一媒介来进行交往,包括君子说话的态度,说话的分寸,说话的时机以及语言的修饰四个方面的内容;接着从修身齐家、为官从政两个维度来论述君子交往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分析在相持阶段君子交往的传播规范及传播效果,君子在交往之时,不仅要树立礼的观念,学习礼的知识,懂得礼的准则;还要以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实际行动中去践行礼。君子是对古代哲学“和”的彰显,以君子形象体现“和”,通过“君子之交”来构建天下“和达”的理想境界,是以“君子之交”的传播效果。最后一章谈“君子之交”对当下以利益为核心的世俗交往的影响,由此思考这种交往模式对于规范交往行为、端正交往理念,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启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心慧;;网络人际传播技术对传统人际传播空间的影响性分析[J];视听;2019年09期

2 张盼;;微信中的人际传播特点——基于对微信功能的期待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15期

3 张丽萍;;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现状探析——以微信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年08期

4 王蕾;;国内外人际传播研究评述[J];传媒论坛;2019年07期

5 张宏;;微信对人际传播的影响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年09期

6 杨立川;;人际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新闻知识;2018年01期

7 李楠楠;;新媒介背景下的人际传播特点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年08期

8 王晨曦;李劭强;;“类人际传播”视阈下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创新——以“南广人事”公众号为例[J];传媒;2018年11期

9 徐百灵;李小琴;;中国大陆人际传播研究的量化分析——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年06期

10 ;沟通之桥:人际传播经典读本(第十版)[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雅洁;;人际传播中的语言误用[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2 张放;;网络人际传播中印象形成效果的实验研究[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3 马欣欣;;关系与互动:人际传播视角下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A];安徽省第七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5年

4 黄超;;微博外交的研究进路与评估框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闫隽;;网络角色及其心理效应[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裕\

本文编号:2737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37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