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往视角的微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20:58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应用实现了向移动终端的转移和扩张。2011年1月份诞生的微信,是即时通讯应用发展历程中的新生儿,也是移动即时通讯市场上最具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佼佼者。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亿,这是整个即时通讯历程上所没有的新纪录。在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微信的商业化价值日益突显,未来的盈利空间更是无法估量。然而,即时通讯应用的盈利如果仅仅依赖于大规模的用户数量显然是不够的,用户基数大不意味着活跃用户多,市面上众多即时通讯APP,虽然能哗众取宠一时,却逃不过沦为“僵尸”应用的悲惨结局。因此,对于微信而言,最重要的是关注其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关注其深度用户、活跃用户。所以,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研究将微信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期望确认理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ISC)为理论依据,试图找出影响用户持续使用微信来获取信息和与朋友交往的重要因素;同时结合传播学中的关系传播理论,将微信视作信息获取工具和人际交往工具,并阐述其信息行为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天然关联性。为了寻找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期望确认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中的感知流行和感知需求两个主观认知变量,以及用户习惯这个影响意向和行为的因素,构建了微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个人主观认知显著影响其持续使用行为,用户习惯是意向和行为之间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持续使用行为则可以通过信息获取行为和人际交往行为两个维度来测量。最终结果证明,用户的主观认知心理或通过行为意向的中介或直接正向影响其持续使用行为;其信息行为和社交行为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论文最后,本研究为微信运营商在以后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本文编号:2743122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路;李贞芳;;数字电视在中国大陆的采用:一个结构方程模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2期
2 王晓华;严丽娜;;决定受众选择互联网的因素研究——对权衡需求理论的再检验[J];国际新闻界;2007年03期
3 韦路;张明新;;网络知识对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1期
4 周葆华;;Web2.0知情与表达:以上海网民为例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4期
5 刘鲁川;孙凯;;基于扩展ECM-ISC的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20期
6 肖怀云;;MC消费者持续使用行为演化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殷国鹏;杨波;;SNS用户持续行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信息系统学报;2010年01期
8 宋宝香;王玮;;人格对即时通讯服务持续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年01期
9 韦路;鲍立泉;吴廷俊;;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10 刘蒙之;;格雷格里·贝特森对传播学研究的奠基性贡献[J];国际新闻界;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黎斌;微博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赵向异;我国政府网络平台持续使用的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3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4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