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仪式观下的国家认同建构:胜利日大阅兵

发布时间:2020-07-09 18:25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进入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凝聚国民意志、强化国家认同”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贯彻始终。阅兵仪式这样极具代表性的政治仪式即是通过军队仪式的狂欢化和全民化来加强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典范。本研究旨在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视角,探析国家如何通过“胜利日大阅兵”来促进国家认同建构,其国家认同将具体落实到“抗战精神”建构层面。研究认为,关于“胜利日大阅兵”的仪式建构有两层:“胜利日大阅兵”的政治展演行为建构;“抗战精神”概念建构。本研究以传播学理论家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学术取向(academic approach),将研究彻底放入仪式观领域,视仪式为剧场,剧场前台上映的“仪式展演”为社会存在的理想投影,胜利日大阅兵的符号化建构为万众瞩目的仪式剧目,剧场舞台上所出现的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构成了符号的意义系统。所构筑的抗战精神概念是剧场后台精心准备的原创剧本。阅兵仪式为仪式参与者提供了共同参与的情境条件,仪式的程序引导人们进入全方位的际遇并由此展开与仪式主旨有关联的会话。在仪式过程中,人们产生共同信仰并对其激情宣誓直至仪式结束,而关于仪式的那些缅怀、感动、热烈、欢快、满足等等印象留存在人们心底。仪式会话的结果是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规范由此产生,即仪式过程中由符号系统所建构的精神概念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道德感的一部分。阅兵仪式把仪式团结、忠诚奉献、爱国拥军这一类的情感力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国家认同的源泉。为更深一步挖掘研究主题,本研究也使用了爱弥尔·涂尔干、维克多·特纳、兰德尔·柯林斯、欧文·戈夫曼、范·热内普等人关于仪式的学术思想。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绪论,提出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主题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阐释研究设计、理论框架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仪式化的阅兵、政治认同与抗战精神”,阐释两个层面的内容:作为政治仪式的阅兵是如何发挥权力宣告与符号象征功能的;作为国家认同的思想源泉,阅兵仪式所构筑的抗战精神概念是如何促进政治认同,进而促进国家认同的。第二章“仪式的剧场:胜利日大阅兵的符号化建构”,研究仪式剧场如何对胜利日大阅兵进行符号化建构,分析了仪式剧场的前台、仪式表现、仪式后台以怎样的模式运转着,同时伴随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的活动一起构筑了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体系。第三章“仪式的表征:抗战精神的概念建构”,分析胜利日大阅兵仪式如何对“抗战精神”完成概念建构。此过程亦对“和平之内涵”赋予新的意义解读,包括三个递进层次:和平的含义、和平的后盾、和平的实现方式,最终确立了“国家保卫和平”这一核心主旨。第四章“仪式的想象界:活在不同的建构系统里”,分析了国庆阅兵仪式、建军九十周年阅兵仪式、胜利日大阅兵仪式各自建立了怎样不同的建构系统,这些建构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现实,现实就是这样被建构的产物,人们活在不同的建构系统里,就是活在不同的社会现实里。结语,世界宛如偌大的剧场,剧场前台永不停歇地上演着意味深长的剧目。只要后台一直在运转,只要仪式一直存在,那么现实一直处于建构之中。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
【图文】:

军事力量,仪式


(三)大国利器:仪式团结的武器符号如果说金黄的绶带、别致的抗战纪念章、图案丰富的臂章、多地形迷彩服及相应的战斗携行具、新式作战靴是阅兵庆典中抓人眼球的细节符号,让人潜意识生出几分关于政治蕴含的碎片化遐想;那么阅兵分列式展现的全方位战略武器则是连续性的、高密度的、集中式的军队仪式器物的展演。对众多符号的精心编排让仪式主体产生共同的关注焦点,思想空间的互动成为可能。变动的符号方阵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建立起与仪式主题相关的集体联系,仪式团结得以加强。武器作为符号在胜利日大阅兵的分列式环节出现并明显起到促进仪式团结的作用,为仪式领域思想互动的展开提供契机。阅兵分列式用坦克、装甲车、突击车、步兵战车、空降兵战车、舰空导弹、反舰导弹、地空导弹、洲际导弹等军事力量的符号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陆海空国防力量及战略防备特点。热武器在此处作为一种具有号召力、鼓舞热血的物化象征符号,给予人们安全的信号。它昭示自己是属于一支实力强悍、保家卫国的军事部队,号召人们给予信任、依赖、爱戴和拥护。

导弹射程,常规,东风


25[图 2 中国常规导弹射程图①—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 2016]分列式展出的东风26导弹和东风31A洲际导弹尤其引起了仪式参与者的情绪高潮。其中,东风 26 导弹被认为“为关岛而生”②。为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衔接东风 21 和东风 31 的主力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26 导弹的射程约 4000 公里,在使用高能推进剂的条件下,最大射程预估可达 5000①Jordan Wilson. China ‘s ExpandingAbility to Conduct Conventional Missile Strikes on Guam. US-China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6-05-10.https://www.uscc.gov/Research/infographic-expanding-range-chinas-conventional-missiles②简氏:东风 26 导弹能精确打击关岛美军航母编队[EB/OL]. 环球网. 2015-09-07.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5-09/7427868.html

对话模型,仪式


[图 3 戈夫曼的仪式对话模型]于对阅兵庆典的高度认同、对党忠诚和报效国家的主题会时形成,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士兵们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士兵们则齐声回答!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属性得到强化。另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士兵们一遍遍宣誓对中对党忠诚的信念。党领导军队这一铁律原则也旗帜鲜明地这一阵子的仪式活动里,话题一直锁定在“为党为国尽忠重申和加强。无论是谁,只要他真正参与了仪式活动——既包括现场的参与——他就会很清楚仪式过程给他带来的欢乐、热烈、和与满足等等印象,对于参与者来说,这些活动印象便是。仪式并非只是能够把共同信仰向外传达出来的记号系统周期性地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手段的集合。不管是身体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军;朱琳;;论电视综艺节目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基于“仪式观”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3期

2 金霞;;政治仪式的符号学解读——以阅兵式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金太军;姚虎;;国家认同:全球化视野下的结构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4 王卓君;何华玲;;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5 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6 刘建明;;“传播的仪式观”与“仪式传播”概念再辨析:与樊水科商榷[J];国际新闻界;2013年04期

7 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年01期

8 陈立强;于泓阳;;互联网体育赛事直播的文本形态及传播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9 樊水科;;从“传播的仪式观”到“仪式传播”:詹姆斯·凯瑞如何被误读[J];国际新闻界;2011年11期

10 袁娥;;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2 邢彦辉;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孟融;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认同的法律维度[D];吉林大学;2016年

2 夏林晨;电视仪式对国家认同的建构[D];苏州大学;2016年

3 吴江龙;国家认同的建构:政治仪式视角下的9·3纪念阅兵[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晓蕾;民族家国记忆的媒体再现[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47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47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