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10年开始聚集了四年的微博话语狂欢在2013年开始出现变化,从兴起到成为舆论中心再到狂欢的冷却,微博通过技术而聚合起来的微力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媒介使用习惯,同时由它引起的诸多变化也对传统的权力结构进行着撼动。通过微博爆料、围观,普通公众参与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中,甚至是形成一定意义的社会行动,传统媒体所代表的官方话语权威逐渐被消解。在这一过程中,普通网民作为独立、自由的个体存在,对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公共利益越来越被重视,而微博这个平台的公共性也在不断地聚合与互动中逐渐凸显。用赋权这个立足过程性实践的理论分析动态的公共性塑造的事实,不仅符合在经验性的事实基础上重构公共领域的理论资源和批判特征,也丰富了传播学关于赋权理论的研究,并且在实践层面扩大了微博研究的视角。在对公共性与微博研究、赋权与传播研究综述分析以及对涉及到的赋权、公共性两个概念进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应该从公共性的主体、公共话语的产生以及公共空间话语互动的特征三个方面来探究微博的公共性。笔者首先运用赋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微博如何将分散的个人权利转化成为公共话语权力,以及在产生公共话语的过程中哪些人增加了权能,成为微博公共话语的主体。其次,笔者分析了在微博场域中被构建出来的公共话语的内部特点,以及公共话语同官方话语之间的互动形式,以此来呈现微博公共空间的特征。研究发现:1.微博赋权的主体既包括由弱势群体与草根群体构成的普通民众又涵盖了通过赋权打破原有壁垒形成新的互动和身份替换的精英群体:2.微博是通过心理层面增强使用者的权利意识、群体层面产生互动聚合以及社会参与层面放大组织力量来进行赋权,将权利转化为权力的;3.由于赋权的起点和程度差异,导致了微博公共话语内部存在精英和草根话语的分野;4.公共话语与官方话语在微博平台的互动形式可以概括为“舆论倒逼”模式和“说教——反弹”模式。最后,笔者从三个争论入手,“去中心化”还是“再中心化”、开放的空间还是“再封建”的场域,以及微博公共舆论是“将死”还是狂欢之后的冷思考三个问题探讨了微博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问题、微博话语的公共性与伪公共性问题以及微博讨论空间公共性机制与公私混淆问题,从而更深一步的解释了微博的公共性是如何在各种利弊因素之下被不断塑造的。在微博赋权的启蒙力量下,使用者个人的权利意识已经被唤醒,自由、独立的个体正在不断形成。其次,在赋权机制下一个自觉分工资源配置优化的自组织已经形成,一旦出现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出现,微博的使用者们会被无组织的力量组织起来,有效形成公共舆论参与社会行动发挥公众力量。作为社会化媒介的微博,大多数时候它带来的变化可能不是突破性的,但这并不影响它改变公众对自由与控制的认知。本文力图从辩证、理性的角度解释赋权带来微博公共性的可能,同时又剖析现实的不足对这种公共性造成的侵蚀,以期从社会、公民与国家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来更全面的认识微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贲;;公共话语的危机[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43期
2 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冉华;;中国传媒公共话语领域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汝绪华;;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共话语[J];行政论坛;2010年06期
5 郗浩红;;日和体——网络时代的公共话语[J];新闻传播;2011年07期
6 马道全;马宝妹;;突发性事件公共话语冲突:权力欲望的表达[J];东南传播;2012年06期
7 崔金路;;从公共话语权的角度看互联网[J];济宁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潘新光;;论互联网对中国弱势群体公共话语权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9 熊晓艳;王井怀;;论政府微博对公共话语影响的有效性[J];新闻世界;2012年01期
10 叶凯;;欲望归置、群体想象与公共话语的空间询唤——论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意识形态隐性表达[J];东南传播;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师哲;哲学如何作为公共话语?[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冰碳;少年被打 公共话语表达也须反思[N];东莞日报;2013年
3 石剑峰;徐贲谈公共话语的伦理[N];东方早报;2010年
4 瑞士日内瓦大学终身教授 相蓝欣;抢夺话语权不是抢夺麦克风[N];东方早报;2010年
5 陈立强;博客:私人话语与公共话语的信息交锋[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 徐贲;公共话语危机中的“公知”[N];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柳;转基因争论的网络公共话语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紫薇;全民传播视阈下公共话语权演变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陈璐;赋权理论视野中的微博公共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温馨;自媒体时代公共话语权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李磊;网络公共话语权的断裂与治理[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5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5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