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信“晒客”的呈现行为与自我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6:12
【摘要】:“晒”起始于互联网,兴盛于社交媒体。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把“晒”推向高潮。“晒”行为主体“晒客”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着重点对微信“晒客”的呈现行为和自我认知展开研究。相对于其他社交媒体,微信作为一款强关系的社交软件,微信“晒客”表现出的特质、心理状态、行为认知都会有所不同。本研究以微信“晒客”呈现以及自我认知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用SPSS对“晒客”和“晒客”内容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得出微信“晒客”所具有的特质,多为24岁-35岁,且性别结构并无明显差异,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据主导,开放型神经质人格偏多。本文还运用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微信“晒客”特质、表现进行研究,认为影响微信“晒客”特质是智能技术与社会角色两个因素。结合“晒客”在微信平台上所“晒”的内容,对“晒客”语言,“晒客”途径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微信“晒客”所呈现的内容现实与线上交往圈高度重合,“晒”的语言表达形式——文字与图片为微信“晒客”的主要语言,同时在“晒客”的内容呈现上,男性与女性有很大不同,男性更偏重宣泄,女性更偏重展现;年龄越大越喜欢呈现非日志类内容。同时对“晒客”社会关系与自我满足来探讨微信“晒客”行为的自我认知分析,从自我认知层面分析“晒客”的“晒”行为发现,在微信平台上,“晒客”在风险感知上偏向认为在微信运行环境里“晒”显得更安全。借助或然率公式分析微信的平台环境的简单便捷也是“晒客”选择微信的理由。本研究运用社会关系资本理论分析“晒客”行为发现,在微信上人际交往更密切,互动更强,对维护“晒客”的社会关系有更切实的需求,更能满足“晒客”对自我关注以及自我圣化状态营造的需求。本论文更深一步的了解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媒体的性质,对微信一经市场便深受用户喜爱的原因,对微信的使用人群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从“晒客”作为移动社交媒体活跃用户的角度出发,扩展到对移动社交媒体技术,强关系的移动社交媒体发展的市场展望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图文】:

朋友,平台


微信平台给用户提供较于其他社交媒介平台更为健康安全的运行逡逑环境,这在这样的简化且隐私性较高运行环境里,用户的使用者相较于其他社交逡逑媒体平台,更多选择在微信平台上"晒"。因此,微信简化平台是"晒客"更多逡逑■选择在微信平台上晒的原因,也反映出,微信平台的合理性促使微信朋友圈成为逡逑目前"晒客"满足度最高的路径。逡逑第二节"晒客"的碎片化展示逡逑本文论将"晒客"内容进行SPSS数据描述分析,在微信平台上最经常"晒"逡逑的内容我们可W分为两大类,日志类W及日志类。日志类通常是指"晒客"原创逡逑性的内容,通常包括"晒"美食旅行、也情观点、学习工作、日常琐事趣事、家逡逑庭成员。非日志类通常为"晒客"的链接分享,一般包括松灵鸡汤、文学阅读、逡逑养生育儿、新闻资讯评论、娱乐信息。逡逑

朋友,平台


微信平台给用户提供较于其他社交媒介平台更为健康安全的运行逡逑环境,这在这样的简化且隐私性较高运行环境里,用户的使用者相较于其他社交逡逑媒体平台,更多选择在微信平台上"晒"。因此,微信简化平台是"晒客"更多逡逑■选择在微信平台上晒的原因,也反映出,微信平台的合理性促使微信朋友圈成为逡逑目前"晒客"满足度最高的路径。逡逑第二节"晒客"的碎片化展示逡逑本文论将"晒客"内容进行SPSS数据描述分析,在微信平台上最经常"晒"逡逑的内容我们可W分为两大类,日志类W及日志类。日志类通常是指"晒客"原创逡逑性的内容,通常包括"晒"美食旅行、也情观点、学习工作、日常琐事趣事、家逡逑庭成员。非日志类通常为"晒客"的链接分享,一般包括松灵鸡汤、文学阅读、逡逑养生育儿、新闻资讯评论、娱乐信息。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钟德强;刘民;;迷失与困惑——图书馆人自我认知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2年10期

2 李平;胡浩;;新媒体:从自我认知到营销突围[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年01期

3 张力平;;窥探文化[J];声屏世界;2013年11期

4 卫永霞;;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13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段放;杨丽珠;;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丽珠;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特点:一项追踪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宛玉;;初中生人际素质的特点及其与自我认知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杨丽珠;刘凌;;婴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唐海波;李朝旭;;自我认知在相貌定型中的作用[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张剑;大学生就业亟需调整自我认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校区 骆正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心灵扫描与分析[N];永州日报;2007年

3 刘义杰 山东职员;“清华男神”为何对未来困惑[N];重庆日报;2014年

4 媒体工作者 吴杭民;两成本科生接受零月薪背后的就业之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娟;自知·自觉[N];鄂尔多斯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敏;4-6岁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珠玲;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方芳;微信“晒客”的呈现行为与自我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汪利;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对择业取向影响的调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5 陈希;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段放;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园;80后群体职业化进程中自我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小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吕小亮;基于认知提升的就业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凌;婴儿自我认知的微观发生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7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77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d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