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仪式化的文化传播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4:02
【摘要】:在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巨大的,已经涉及到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消费时代的中国,人们日益被快速消费观所淹没。在这种文化背景发展下,广播电视也进入到了一个追求视觉文化及听觉刺激的时代。从节目类型来看,一大批相亲节目崛起,快速匹配对象,快速确定伴侣,似乎连终身大事也变为了“快餐”。广播电视语言被口语化替代,语言内容不排除有低俗的嫌疑。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淡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虽然,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久远,兼容并包也是它的特点之一,但并不代表他就会慢慢沉默,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顶梁柱,它的地位永远都不会被动摇,它的思想内涵是不容被消解的。《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被称为“联播体”,也被很多人诟病。口语兴盛论,人们一直呼吁《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形象以及改变播报形式。本文就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从《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的概述,《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仪式化的认知,《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对于文化传播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究《新闻联播》的性质,语言播报形式与性质的关系,语言播报形式的表征及美学内涵,《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仪式化的认知、作用、表征。最终发现《新闻联播》语言播报形式对于语言规范使用,语言文化传承,以及语言国家传播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22;H0-05
本文编号:2785016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22;H0-05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胜良;张士礼;张志平;吴玺宏;迟惠生;;基于新闻联播语料库的语音合成系统[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2785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8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