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时政报道的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7:55
【摘要】:本论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入手,对《华商报》时政报道的新闻结构、新闻制作和新闻理解等做以全面、系统的研究,结合笔者在《华商报》几个月的实习认识,以及现实语境下时政报道面临的问题,为《华商报》时政报道的改革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也可以为其他都市报在主流化进程中提供借鉴。 本论文对新闻进行话语分析,将新闻看做一个文本,从文本的制作、加工、分配和消费来解读《华商报》时政报道。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抽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力争在抽象的理论阐释上加以深刻的实例分析。 第一章提出问题和研究目的,对有关话语分析、都市报时政报道的国内外研究做了相关的回顾,并简要说明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第二章回顾了都市报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时政报道在都市报中的回归和面临的困境。并对《华商报》时政报道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厘清话语、新闻话语和时政报道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至第五章,运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框架,分别从新闻结构、新闻制作和新闻理解三个角度,研究《华商报》时政报道的新闻话语。在新闻结构分析中,着重分析《华商报》时政报道的新闻标题、新闻风格和新闻修辞等;在新闻制作分析中,重点分析《华商报》时政报道新闻制作的社会认知和话语加工;在新闻理解分析中,从读者的一般认知框架研究读者对时政报道的理解认识。 第六章结合当今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从落地化的民生视角、接地气的时政信息和贴近性的新闻话语等三个方面,对《华商报》时政报道的新闻结构、新闻制作和读者的新闻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2
本文编号:2800972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驰原;;“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是我们的标杆!——访《华商报》总编辑鲍剑[J];传媒;2010年09期
2 陶喜红;同质化困扰武汉报业[J];传媒观察;2004年07期
3 秦乔;《华商报》的崛起[J];海内与海外;1998年11期
4 马骥远;;展人性·重民生——都市报时政报道浅析[J];新闻世界;2011年07期
5 张帆;;落实“走改转”精神 做好时政报道[J];青年记者;2012年23期
6 郑菁菁;;都市报时政新闻的软肋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2年12期
7 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8 李良荣;当前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纪念新闻改革25周年[J];现代传播;2004年05期
9 杨阳;;时政新闻要转换视角贴近群众[J];新闻窗;2008年04期
10 童兵;试论中国都市报的第二次创业[J];新闻记者;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800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0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