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6:02
【摘要】:本文跳出以信息是否属实和是否经由官方发布来界定谣言的传统认知框架,试图以更加中立的视角解读谣言的传播,认为谣言是广泛传播的、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也就是说,只要社会存在不确定性的信息,就不可避免地有谣言存在的合理性。本文对谣言的定义回答了为何谣言总是屡禁不止,并在信息看似更加透明的新媒体时代没有减少,反而更多的根本原因。不确定性正是谣言的生命力所在,一旦不确定性被消除,谣言也随之死亡。相应地,新闻的目的之一便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因此,谣言信息与新闻信息是互为补充的信息形式,谣言信息的传播更是促使专业的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更加追寻信息的确定性。 本文原创性提出“信息拼图”与“信息稀释”概念。在人人都有可能发布和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时代,“信息拼图”作用在谣言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功不可没。在信息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首先发出的信息如果与其他信息能够契合,从而嫁接形成“拼图”,就容易被认同和相信,并被大范围传播和扩散。无论是不确定性的谣言信息,还是确定性的新闻信息,只要被无数次的拼接,无数次的传播扩散,谣言信息或者新闻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就展开了。与之相反,如果要阻断谣言信息经由“信息拼图”而形成大范围的传播,从信息传播角度而言,可以进行与之对应的“信息稀释”,即当谣言信息一旦有迹象表露被“拼图”而传播之时,大量的其他与该谣言信息不相关的信息,以及与该谣言信息相关的其他更加确定性的信息的入场,便可形成有效的对于该谣言信息传播的阻断,从而遏制谣言的传播和扩散。 本文并不定性谣言为负面的信息,但需要治理的是负面的谣言信息,因为负面的谣言信息可能带来危害性的社会影响,这其中,尤以抗议性谣言为甚。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3年十余年间的有代表性的33条抗议性谣言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抗议性谣言做了界定,对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的传播人群、传播特点、传播动因等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并非抗议性谣言唯一主要的发布平台,传统媒体也往往成为抗议性谣言的发源地,而抗议性谣言在具有负面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正面社会意义,因此,需要摒弃以往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谣言“一刀切”的简单应对方法。本文同时还指出,抗议性谣言并不能因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的表达工具性而具备合法性,只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采用这个工具是无奈的选择。 虽然很多研究者提到,只要信息公开透明,便足以消除谣言,但笔者认为,比信息透明更加重要的,一是信息透明的同时要保障信息的有效到达,二是要保障信息的发布者或确认者的权威性。本文在充分理解与辩证看待抗议性谣言及其传播特征的基础上,导入善治理念,并试图将抗议转为协商与对话,提出了正视和正面回应抗议性谣言传播的具体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9.2
【图文】:

谣言,消息,证伪,从业者


图 2-1:新浪微博截图可以理解为,新浪微博将谣言等同于虚假消息,而辟谣等同于揭露虚假消息,即证伪。际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大多数研究者,抑或是社会各界从业者,包括传媒工作者,对谣言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误解,多数时候都是简单将其归为“虚假消息”或“不实信

谣言,性质


抗议性谣言性质

谣言,占比,领域,国家民族


约占 24%。其余的依次是:涉及国家民族政治经济的有 5 条,约占 15%;涉及社会腐败有 5 条,约占 15%;涉及环境污染的有 3 条,约占 9%;涉及健康医疗的有 2 条,约占 6%;及食品安全的有 2 条,约占 6%;涉及社会道德的有 1 条,约占 3%,见图 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岭峻;王芳;;谣言与神化——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政治传播学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2期

2 王继先;;浅析互联网谣言传播的钝化现象[J];传媒观察;2009年09期

3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4 申艳妮;;网络谣言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2008年12期

5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6 周裕琼;;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基于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反思[J];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7 匡文波;;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基于手机媒体的定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年06期

8 喻国明;;呼唤“社会最大公约数”:2012年社会舆情运行态势研究——基于百度热搜词的大数据分析[J];编辑之友;2013年05期

9 鄂t

本文编号:280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0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a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