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07:08
2017年被称为“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的元年,也是电视文艺美学回归的一年。“文艺美学”、“精神盛宴”、“欣赏素养”成为2017年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关键词。这一批文化类电视节目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力,掀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记忆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探寻其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对文化记忆的建构方式、建构机制及意义等。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身份认同是极为重要的,奠定了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奠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先构建好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才能为文化自信心的增强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所以,在当今的时代语境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文化记忆理论相结合也是必然走向。因此,以《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分析该节目是如何对文化记忆进行恰当地呈现以触及观者内心深处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论文认为,《国家宝藏》与文化记忆联系紧密,该节目共展现了三种文化记忆类型,分别是摹仿性记忆、对物的记忆以及交往记忆。为了建构以上三种类型的文化记忆,《国家宝藏》运用了文字、图像、身体、地点、声音五种媒介进行塑造。静态的文化记忆媒介不能对文化记忆的展现进行直接作用,因此该节目同时利用动态的作用机制对文化记忆进行建构,分别从设置凝聚性结构、设立组织形式、运用可重构性、展现回忆形象四个层面展开。《国家宝藏》对文化记忆的充分呈现,不仅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物宝藏,也传承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是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使受众获取了情感满足,缓解了受众的认同焦虑,强化了自身的身份认同;进而,通过以上研究,总结该节目带给同类节目的启示,即在关注“流动的现代性”的基础上,从内容上强化文化记忆、从形式上活化文化记忆,以期能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22
【部分图文】:
图 2.1 《国家宝藏》豆瓣评分截图《国家宝藏》共十期,每期展示三件国宝文物,用时 90 分钟左右。内容上,《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以“让文物活起来”为宗旨国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引领观众走进博物馆,用电视语言对每件文
图 4.1 “馆长评述环节”演播室布置二、光线影视作品里的光已经远远超出了照明的含义,它不仅是摄影艺术的灵魂,也是表达情绪、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灯光的不同运用能够为节目营造出不同的整
“妇好
本文编号:2811125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22
【部分图文】:
图 2.1 《国家宝藏》豆瓣评分截图《国家宝藏》共十期,每期展示三件国宝文物,用时 90 分钟左右。内容上,《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以“让文物活起来”为宗旨国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引领观众走进博物馆,用电视语言对每件文
图 4.1 “馆长评述环节”演播室布置二、光线影视作品里的光已经远远超出了照明的含义,它不仅是摄影艺术的灵魂,也是表达情绪、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灯光的不同运用能够为节目营造出不同的整
“妇好
本文编号:281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