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新媒体时代的公民“记者”

发布时间:2020-09-11 08:22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别于传统报道和公共新闻的公民新闻传播已成为一种传播现象被大众熟悉,也吸引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公民“记者”作为公民新闻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更是少不了关注,作为一支新兴的传播力量,公民“记者”从出现到发展壮大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引起学界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自媒体平台形成了以普通大众、业余人士为主体的草根信息传播群落,普通民众开始大规模地介入公共信息传播中来。 随着公民“记者”队伍的壮大,他们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公民“记者”他们利用自媒体群体发言的优势,无论是美国大选、央视大楼火灾等近年来的国内外重大事件还是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琐事,公民“记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和专业记者一同活跃在最前线。可能只是一部手机或是相机,他们利用自媒体群体发言的优势,以简短的文字或是图片形式将新闻事件进行记录,在第一时间发布更新讯息、传播告知公众。公民“记者”的存在实现了信息体验共享,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格局,加强了媒体与受众在信息社会中的新型互动关系,明确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鲜明地位,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开启了传统媒体的变革。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际,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公民“记者”。第一章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从我国公民“记者”产生的原因、背景出发,对公民“记者”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论述;第二章从公民“记者”信息发布平台的选择、消息报道重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展示了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如何成就了更多公民“记者”,并结合实际说明他们在灾难性、揭黑性事件报道中如何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三章就公民“记者”对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积极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公民“记者”及其报道存在的质量问题、受众局限、网络暴力等弊端加以分析,以期能较全面地审视公民“记者”在我国的发展;最后一章结合前文对公民“记者”发展现状、报道特点等剖析,对公民“记者”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并对其发展趋势理性说明。同时,重点针对公民“记者”的发展瓶颈和发展趋势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其中涉及“隐性实名制”的实施、拓宽公民“记者”同专业记者互动 合作之路等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公民“记者”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启迪。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14.2
【部分图文】:

对比图,网民,使用率,手机


速度快、参与群体广等天然优势。微博刚刚兴起时被看做年轻人快节奏生活方的标签,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硬件的普及,微博作为一种便捷的自媒体传介质被广泛使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成就了更多公民“记者2010 年更是在全国兴起了“全民织围脖(微博)”的热潮。从图 1-1“手机网网络应用使用率对比图”中可以清楚看到手机作为网民了解网络新闻、承载微等自媒体的平台,2011 年手机网民使用率有增无减,尤其手机微博的使用率大幅上涨,增幅近 25%。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 7 月初,我国微博使用人数将近 3 亿,网民中微博用户的比例更是超过一半,较 2011 年有明显增长。

照片,事件,情况,公民


马航事件发生后,在长时间没有结果和定论的情况下,全社会更是关注着一切相关动态。部分公民“记者”为了表达美好的期待,刻意利用人们对灾难事件的关注和同情心理,发布系列看似乌龙、抓人眼球的消息,以假乱真、混淆视听。其中包括在微博、微信上被疯狂转载的“穿越 35 年的 914 班机”这一奇闻,内容是说美联航 914 航班曾在 1955 年从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途中失联,失联飞机穿越 35 年后却在委内瑞拉出现,乘客全部生还。奇幻无比、充满悬疑的文字让不少网友忍不住转发一看究竟,导致不少人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假新闻,早在 2012 年果壳网就对这则“奇闻”进行了辟谣并声明这只是中国作者笔下捏造的一个谎言。还有些公民“记者”抓住了受众“有图有真相”的心理,图文并茂地发布谣言,一时间各种“发现残骸”、“可疑迹象”等极具噱头的消息被灌到公共传播空间,扰乱视听、影响恶劣。例如有公民“记者”以“失联飞机在海面迫降”为题在微博上发布照片,引起大肆传播,经证实后,图片实为 2009 年在纽约哈德逊河飞机迫降的照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立;;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兴起的意义与挑战[J];中国编辑;2006年05期

2 崔宇宙;;如何识别与杜绝假新闻的传播[J];传媒观察;2006年06期

3 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6年01期

4 高钢;彭兰;;三极力量作用下的网络新闻传播——中国网络媒体结构特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7年06期

5 陈鑫;;自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微信平台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14期

6 赵金;周曙光;魏武挥;李一峰;;“公民记者”,重在参与?[J];青年记者;2008年22期

7 胡晔;杨媛;;“公民记者”与民众的安全感[J];青年记者;2009年05期

8 罗新星;;公民新闻:人人都是记者——基于新闻从“报道”到“共享”的思考[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4期

9 吴廷俊;;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孙玮;;我国公民社会条件下的舆论监督问题[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6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16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