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媒规制中的事后追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7 17:45
对传媒进行事后追惩是传媒规制中重要的社会性规制之一,现有研究鲜见针对"事后追惩"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而美国又通常被视为实行的是比较典型的事后追惩制度,所以本文尝试对美国传媒规制中的事后追惩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美国事后追惩的缘起进行历史分析,阐述为何美国选择事后追惩而非事前限制;二是对美国事后追惩的宪法实现与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发掘影响其变迁的几个关键性节点,并由此归纳出美国事后追惩的现代意涵;三是探究传媒何种行为会招致"事后追惩",即美国事后追惩的内容和范围;四是分析事后追惩实现所依赖的制度工具,并从预期目标和现实效果两方面对这些工具选择进行评述。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是:(1)在美国,事后追惩的历史选择,是多种因素复杂糅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英国审查制度对出版业压制的经验教训;北美殖民地公共辩论与地方自治的传统;英国出版自由思想的传入与扩散;独立革命期间出版自由作为一种实践,彰显出的巨大政治价值;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的法律思想。它们共同作用,构建了北美殖民地时期对事前审查制度彻底否定的价值共识。(2)美国事后追惩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通过1791年宪法第一修正案,以及1868年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并经由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所逐步确立起来的。事后追惩的合法性基础,来源于宪法第一修正案;它的内涵不是凝固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演变,最终形成具有独特性的现代面貌:它在通常所谈论的"事后依据法律进行惩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规定所依据的"法律"同样不能具有事前限制的性质,即不能针对言论、出版物进行直接的、实体性限制。(3)美国事后追惩的变迁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节点,影响了事后追惩的走向并由此重构了其内涵。这些节点的生发不乏诸多偶然性因素,但本文认为这些偶然其实是契合了当时时代背景对新闻自由的新要求,即工业革命背景下所有权关系的改变、社会矛盾丛生使得原有新闻自由系统遭受冲击,于是在新的言论出版自由思想影响下,联邦最高法院对新闻自由权利有新的把握;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节点的发生还有存在结构性因素,即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体制中角色的转换影响了新闻自由的实现程度。从横向的权力制衡看,最高法院需要赋予媒体更多的自由和力量来实现对不断扩张的政府的制约和制衡;从纵向国家管理的角度看,比如在沙利文案中,最高法院通过判决媒体胜诉来实现对南方各州的打击,达致中央控制的目的。透过这些因素,可以看到联邦最高法院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美国对传媒事后追惩的内容在历史上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以1964年为转折点,前期主要是公领域内的事后追惩,后期则主要是私领域内的事后追惩。(5)保障美国事后追惩实现的三种制度工具:宪法审查、陪审团制度以及赔偿金制度,在预期目标与现实效果之间存在着部分脱节,致使美国事后惩罚的现实合理性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这是美国事后追惩需要检视的地方。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本文编号:2821020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单纯;;美国高校有新闻自由吗?[J];新闻记者;1990年06期
2 赵卓伦;;美国政府控制新闻途径分析[J];青年记者;2013年13期
3 牛静;;论“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的确立——美国“尼尔诉明尼苏达州案”之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胡凌云 旅美学者;美国也反低俗[N];南方周末;2010年
2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 何帆;拍你就是监督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魏红;美国版权考察纪行(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李立娟;美最高法院将就“竞选谎言”条款听证[N];法制日报;2014年
5 Latwp 授权刊登 希声 编译;正在衰败的美国新闻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夏敏;言所欲言:法律该一律允许吗[N];检察日报;2006年
7 李诗鸿;公开权在美国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婧;美国传媒规制中的事后追惩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蓝兴生;美国新闻自由与宪法第一修正案[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颜伶媛;美国1798年《反煽动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