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1:18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早已强烈冲击了纸媒市场,为应对挑战、适应生存,纸媒需从新媒体短板出发寻求生路。新闻评论以其特有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为处于转型期的的中国社会拨开层层迷雾,提供明确权威的事实判断,成为纸质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最后稻草。而就是这重要的“稻草”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在都市类报纸上“大有作为”,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之于社会的重要作用,其中“舆论监督异地化”现象较普遍。因此,本文将都市类报纸新闻评论“舆论监督异地化”作为研究假设,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最终证明研究假设得出结论。 本文首先对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系统性的梳理,并叙述了都市报新闻评论现状研究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其次,将都市类报纸的新闻评论版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四家都市类报纸《新京报》(北京)、《南方都市报》(广州)、《现代快报》(南京)、《华商报》(西安)的新闻评论版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构造周抽样方式对2013年四家都市报新闻评论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从本地(本文中所指的本地评论包括本省在内的新闻评论)与非本地(异地、全国性的新闻评论)角度对样本的评论标题、新闻由头、评论观点、问责或建议对象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试图从数据中分析与证明都市类报纸新闻评论“舆论监督异地化”等问题的存在,以及不同地区报纸对于这一问题的倾向性。同时结合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政治、广告与媒介自身等不同主体对象的归因,探讨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异地化监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新闻评论升华至整个报纸媒体行业,提出相关建议。如改革新闻管理体制,完善新闻法规条例,完善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各级新闻舆论监督考核制度等,力求提升我国报纸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同时通过对新闻评论现状进行发散性思考,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分别对新闻评论与公众参与,阶段性评论,评论“求新求异”与社会共识的整合的关系以及新媒体与新闻评论的融合等问题做出了思辨式讨论。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12
【部分图文】:
图3-1本地与非本地评论分布趋势图Fig. 1 Local and non-local comments distribution trend figure13
本文编号:2822440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12
【部分图文】:
图3-1本地与非本地评论分布趋势图Fig. 1 Local and non-local comments distribution trend figure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爱军;;记录言说的历史——《新京报》评论的理念与实践[J];采.写.编;2007年02期
2 赵勋;;新时期都市报时评繁荣的背景与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严功军;;都市报新闻评论的缺位与对策[J];新闻知识;2007年09期
4 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张勇;;做看得最远的守望者——谈都市报中新闻时评的定位[J];记者摇篮;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2822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