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意愿与行为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09:42
   科技改变生活。在互联网技术还未成熟时期,人们只能通过书面或面对面的形式获取知识。这种知识交互往往速度慢,或对于时间或空间的要求十分苛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人们之间的知识分享拥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澡和物理环境的限制,建立了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信息储存能力极强的虚拟世界。这也使得人们的知识分享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学者们来说,专业虚拟社区更是他们的“第二个教室”。专业虚拟社区中聚集了众多文化背景相似的个体,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更加聚焦,希望能够在专业虚拟社区中相互交流以期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工作、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在较为零碎和短暂的时间内登陆专业虚拟社区,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与他人进行知识交流,并且此种知识分享行为并不受个人地理位置的限制。专业虚拟社区中的用户如果愿意,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专业虚拟社区,与其他用户一起分享知识。这就使得对于同样一段时间而言,使用移动设备登陆专业虚拟社区的用户也许可以完成某种知识分享行为,而使用电脑登陆专业虚拟社区的用户也许无法完成该种行为,即采用不同登陆方式登陆专业虚拟社区的用户感知到时间因素对同样一种知识分享行为的阻碍程度会产生差异。时间因素属于感知行为控制,是计划行为理论的核心要素。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感知到对行为的可控程度会通过意愿影响行为。也有研究者进一步发展和修订了计划行为理论,将感知行为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而时间因素属于外部控制,在意愿与行为澡其调节作用。基于以往研究,本研究从时间阻碍感知的角度出发,探讨专业虚拟社区中,时间阻碍感知对知识分享意愿与行为的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国最大的专业虚拟社区之一——小木虫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小木虫)中的用户进行调查,共获得304份有效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只使用电脑登陆小木虫论坛的被试(以下简称电脑组)和只使用移动设备登陆小木虫论坛的被试(以下简称移动设备组)以及既使用电脑又使用移动设备登陆小木虫的被试(以下简称混合组)之间的知识分享时间阻碍感知具有显著差异。手机组时间阻碍感知水平显著低于混合组,混合组的时澡阻碍感知显著低于电脑组。此外,五种具体知识分享行为的时间阻碍感知在不同登陆方式上具有差异性。移动设备组单纯浏览、回复和发帖求助的时间阻碍感知水平显著低于混合组和电脑组;转发行为的时间阻碍感知在三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移动设备组原创发帖的时间阻碍感知显著高于电脑组和混合组。另外,时间阻碍感知在知识分享意愿与行为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我们针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讨论,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C91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晶洁;;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及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探究[J];纳税;2019年23期

2 陶蕊;赵靳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红色旅游意愿研究[J];市场论坛;2018年11期

3 刘佳;王焕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国内外旅游研究综述[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4 韩艺荷;薛云珍;;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心理月刊;2019年07期

5 赵辉;黄大庆;;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12期

6 张爽;;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7 刘宁;;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年36期

8 丛浩哲;王峻极;刘菁;;驾驶愤怒行为调查问卷设计及其数据分析[J];汽车与安全;2017年03期

9 林冰儿;尹翔;黄佳怡;王俊嵘;潘洁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海外公益意愿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价值工程;2018年33期

10 陈小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新入职护士拖延行为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荣刚;;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从众倾向等因素对行人“闯红灯”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丽;李永娟;刘雪元;;不安全驾驶行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修订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陈新颖;彭杰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民生态文明行为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6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4 孔勇;吕海清;;当前公路建设中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的行为关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5 杜林致;Thomas Li-Ping Tang;;金钱心理与不道德工作行为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颜春辉;洪丝语;胡广富;彭聪;张秀丽;许昭;;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差异:计划、情感体验解释的实证检验[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7 成风;吴西弦;王异芳;;母亲消极情绪表露和严厉管教:受教育程度调节这两者的关系吗?[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8 王雷;方平;Xu Xue;;茶道训练对大学生工作倦怠的减轻作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9 刘玉娟;郭孝军;梁晓;;单一被试实验在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唐汉瑛;张露;陈启玉;王若秋;周宗奎;;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群体中的网络欺负:一项探索性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丘文福;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风险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杨玲 徐景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手机使用对认知有消极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 陈颖;提取练习可提高预测判断准确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邓欢 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 胡平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张积家;社会化情绪模仿具有适应性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5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赵翥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陈巍;经验有助于镜像神经元预测动作意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袁彦 周爱保;新技术下意识出体实验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7 陈叶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被试仍是实验室实验研究的上佳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韩晓晨 编译;创造性也有阴暗面[N];中国青年报;2013年

9 韩晓晨 编译;抵触之下藏着好感[N];中国青年报;2012年

10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科钢(Phan Khoa Cuong);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越南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决策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14年

2 李志爱;社会互动情景下群体内疚的心理和神经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高红丽;智能讨论系统中的适应性认知多样性对讨论效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 杨桐;海洛因戒除者对毒品使用后果的控制感错觉[D];浙江大学;2018年

5 邝利丹;多被试复数fMRI数据组分析的盲源分离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璜;死亡提醒对吸烟者吸烟态度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成伟;面孔表情和面孔性别信息交互作用加工机制及发展特点[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崔潇潇(Xiao Carol Cui);金融素养、财务信息可读性与投资者决策[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9 胡谊;专长的实质:限制与精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君;基于多重线索概率学习范式的不确定条件下概率判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玮;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分享意愿与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可;消费者住房购租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3 冯凯丽;公民使用政务服务网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林珊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参与意愿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蒋家河;品牌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李一鸣;微信用户网络捐款行为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Md Amjad Hossain Reyad;孟加拉国可持续交通的自行车共享:文化集体主义和宗教信仰对女性自行车共享意愿障碍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8 左艳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赴日游客购物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9 赵春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成年吸烟者戒烟意向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10 夏红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老年人参与智慧居家养老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5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25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4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