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央视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5:45
   《国家宝藏》是2017年12月3日起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央视综合频道重播的一档大型文博综艺节目,它以舞台剧+纪录片+人物访谈的叙事模式,打破了文博节目陈旧的节目形式和叙事语言,节目上线后迅速引起关注,好评连连。这部综艺节目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关注文物,走近博物馆,一访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也是《国家宝藏》节目给观众带来的最好的宝藏。本文以《国家宝藏》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国家宝藏》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对节目的叙事交流主体、叙事故事、叙事技巧逐一分析,阐述《国家宝藏》节目在叙事方面的特点,最后对《国家宝藏》未来的发展提出反思与建议。具体来讲,首先在叙事交流主体方面,节目主要由隐含作者、叙述者、受述者和隐含读者四类要素构成叙事交流链条。隐含作者是节目的价值导向,意在弘扬文博文化;叙述者是节目中的叙述主体,由主持人、节目嘉宾和博物馆馆长构成;受述者是叙述者的叙述对象,包括节目中出现的叙述者和现场观众;隐含读者是理想化的读者,能够完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节目的受众定位导向。叙事故事方面,本文以黄昌林在《电视叙事学》中对叙事故事的分类为由,分别从人物、事件和背景三个层面进行文本分析。节目中人物的作用体现在典型公众人物的选择和“国宝守护人”的人物角色设置方面;事件的组织连接通过“核心事件”、“卫星事件”以及节目主题的设置来体现;博物馆背景和舞台背景共同塑造人物形象,营造叙事氛围。叙事技巧方面,本文主要从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结构四个角度加以分析。《国家宝藏》节目的叙事角度主要有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叙事时间侧重于对时序畸变的分析;叙事空间着重分析了镜头空间和形象空间的区别和作用;叙事结构分析了《国家宝藏》的并列式与渐进式的叙事结构。论文的第五章分别从叙事层次、叙事故事、叙事话语和叙事风格四个方面总结节目的叙事特点,第六章针对《国家宝藏》节目中缺少互动、主题单一、叙事节奏缓慢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与改进策略。
【学位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22
【部分图文】:

交流模式,来源,隐含作者,叙事作品


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在 1978 年出版的《故事与话语》一书中提出的叙事交流图(图2-1)说明了叙事交流的基本要素和模式。16在这个模式中,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是相互对应的一组概念,他们被排除在叙事文本之外,是真实世界中生活的人物,与叙事内容不发生直接的关系;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是相互对应的一组概念,隐含作者是读者所推导出的作者形象,隐含读者是隐含作者心目中的理想读者;叙述者和受述者是文本结构内部叙事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是“说”与“听”的关系,他们生活在叙事文本中,构建了文本世界,是符号化的人物。图 2-1 叙事交流模式 来源: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叙事交流是支撑叙事作品的骨架,对叙事交流中的叙事主体、叙事接受主体进行分析,厘清他们在叙事作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叙事作品的意义。通过上述交流图式可知,真实作者和真实读者被搁置于文本之外,不属于叙事作品内部结构成分,因而也不属于叙事交流分析的范围。本章对《国家宝藏》节目中的叙事交流主体分析,主要围绕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受述者展开。《国家宝藏》节目的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并非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种文本构建,隐含作者主导节目定位,宣扬节目制作方的价值观念,隐含读者主导受众定位,是节目预设的观众群体,二者都是想象的形象,它们需要通过叙事作品才能建立联系与交流,观众也要通过节目所构建的世界去感知它们。《国家宝藏》节目实际的叙事交流建立在主持人张国立、节目嘉宾、博物馆馆长和现场观众四者之间

舞台空间,国家,央视,节目


图 4-1《国家宝藏》舞台空间呈现来源:央视网《国家宝藏》节目 2017 年 12 月 3 日视频截图《国家宝藏》节目的舞台空间之所以如此吸睛,与它数字技术的使用有关。节目的舞台主视觉集中在一块长 43 米、高 7 米的巨型 LED 环形屏幕上,第一季第一期节目里,

央视,舞台,节目,视频


《千里江山图》的舞台呈现来源:央视网《国家宝藏》节目2017年12月3日视频截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杰;;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成功要素分析[J];当代电视;2019年01期

2 杨静坤;;传播学视角下《国家宝藏》的创新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23期

3 蔡霞贝;;寻古语“前世今生” 探课程育人新路——借力《国家宝藏》盘活教材经典[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08期

4 侯隽;;专访《国家宝藏》第二季主创团队:打破“第二季魔咒”,希望节目就像维密秀[J];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03期

5 金晨晨;;《国家宝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的碰撞[J];戏剧之家;2018年20期

6 潘崎铭;王慧灵;;从《国家宝藏》看文博类品牌传播和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9年14期

7 邱子敏;;《国家宝藏》成功因素探微[J];传媒论坛;2019年08期

8 段颖;;浅议《国家宝藏》“以人为本”策略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借鉴意义[J];中国博物馆;2019年02期

9 屈晓平;;从《国家宝藏》看地方频道如何进行节目创新[J];新闻前哨;2019年08期

10 ;九大国家级博物馆27件文物珍品央视《国家宝藏》开播引观众热追[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智超;彭海云;林佳佳;;新媒体“热门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激活及传播——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年

2 潘颖;;电视节目冠名广告策略探析——以“水井坊”品牌冠名《国家宝藏》节目为例[A];荆楚学术2018年3月(总第十七期)[C];2018年

3 徐秀丽;;人类的遗产 共同的守望——阿富汗国家宝藏在华巡展[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8年06月总第370期)[C];2018年

4 施冬雅;彭海云;林佳佳;;论电视文化节目的理论观照及传播功效——兼及《国家宝藏》的热播及思考[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学探讨[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婧姝;《国家宝藏》携手天猫首发文创产品致敬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8年

2 记者 李莉;新疆三件文物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N];新疆日报(汉);2018年

3 记者 陈汉辞;口碑超越第一季 《国家宝藏2》既熟悉又新鲜[N];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铃;川博三件“神秘”文物将亮相《国家宝藏》[N];四川日报;2018年

5 晁星;我们该怎样守护“国家宝藏”[N];北京日报;201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李元;印尼将抗灾发言人当“国家宝藏”[N];环球时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吴潇怡 黄小异;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讲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故事[N];光明日报;2019年

8 记者 曹铮;由《国家宝藏》热播引发的话题[N];河北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冯子晏;北京 匠心防雷 守护“国家宝藏”[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0 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 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N];中国青年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美慧;央视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叙事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2 冯宽;《国家宝藏》中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3 谈雨婷;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小剧场的叙事分析[D];厦门大学;2018年

4 夏妍;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国家宝藏》传播策略探究[D];郑州大学;2019年

5 张帆;传统文化遇上年轻用户:《国家宝藏》在Bilibili网站的传播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