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新媒体的政治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06:17
   随着人类历史进入全球化媒体时代和新媒体社会,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与其发生强烈互动,在现代民主社会的构建中扮演着家庭、学校、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角色。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诸多被称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民众媒体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播机制,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社会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社会上层建筑的角度去理解与探讨新媒体,将新媒体看作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府统治以及自上而下地控制与管理民众的一种舆论宣传工具,这种认识势必影响对新媒体天生使命中的价值性特征的探讨和追求。虽然学术界已有一些学科领域开始注重新媒体在民主社会构建中的特殊作用,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新媒体的研究不论是在历史根源的详解上还是在基本概念的界定上,或是在价值功能的拓展方面,都仍然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尚有较大的学术空间需要拓展。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新媒体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媒体在其政治功能及其实现途径上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新媒体特征及性质、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的特性、当代中国社会新媒体的分类的梳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唯物辩证法、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等几个方面核心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新媒体的政治功能得出如下结论:(1)新媒体推进民主政治理想的进程:推进架构市民社会与国家和社会的理性沟通、推进架构民众意志的讨论对话平台;(2)新媒体深化自由平等观念:新媒体的自由独立性和平等参与机制符合人的自由平等观念要求、新媒体是人的自由平等真正实现的领地;(3)新媒体促进人权保障意识的进步:新媒体为人权保障提供精神资源的支持、新媒体为信息时代人权的实现提供通道和桥梁、新媒体是保障人权、限制民众权力的重要力量;(4)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新媒体为公众设置公正的媒介议程、新媒体是社会公正实现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其次,本文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新媒体政治功能实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媒体活动应以彻底的唯物主义为出发点:新媒体活动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新媒体活动要注意报道的时空性、新媒体活动应坚持对立统一的根本方法、新闻报道力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新媒体活动应体现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新媒体活动应充分展示现象与本质的统一;(2)新媒体活动应遵循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媒体应重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3)新媒体活动应以唯物史观为归宿:新媒体活动应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新媒体活动应坚持群众史观、新媒体活动要求回归“人的本质”。通过对这些理论依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新媒体政治功能实现的实践途径主要有:(1)新媒体要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影响重构、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引导作用;(2)新媒体要加强民众的政治认同,新媒体要加强民众的媒体接近权、新媒体要整合民众群体凝聚力;(3)新媒体应充当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代言人”,新媒体要为公众提供公开表达意见的渠道、新媒体实现民众新闻的落实。 最后,本文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对新媒体进行重点分析,指出了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虽然有所创新,但出于现实的考虑却不够彻底。相信随着新媒体对政治、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影响力的不断深入,对新媒体在中国及其对其对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成为未来学者们的议题。总之,我们应该相信,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对新媒体的剖析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研究也将不断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也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甚至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新媒体相关理论
    (一) 新媒体特征及性质
        1. 新媒体的特征
        2. 新媒体的性质
    (二) 当代中国社会新媒体的分类
        1. 互联网新媒体
        2. 手机新媒体
        3. 电视新媒体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新媒体的政治功能
    (一) 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1. 新媒体推进架构市民社会与国家和社会的理性沟通
        2. 新媒体推进架构民众意志的讨论对话平台
    (二) 深化自由平等观念
        1. 新媒体的自由独立性和平等参与机制符合人的自由平等观念要求
        2.新媒体是人的自由平等真正实现的领地
    (三) 促进人权保障意识的进步
        1. 新媒体为人权保障提供精神资源的支持
        2. 新媒体为信息时代人权的实现提供通道和桥梁
        3. 新媒体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力量
    (四)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理念
        1. 新媒体为公众设置公正的媒介议程
        2. 新媒体是社会公正实现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3. 新媒体提供社会公正实现机制中的重要评价方式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实现新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依据
    (一) 新媒体活动应以彻底的唯物主义为出发点
        1. 新媒体活动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
        2. 新媒体活动要注意报道的时空性
    (二) 新媒体活动应坚持对立统一的根本方法
        1. 新闻报道力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 新媒体活动应体现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3. 新媒体活动应充分展示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三) 新媒体活动应遵循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1. 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 新媒体应重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四) 新媒体活动应以唯物史观为归宿
        1. 新媒体活动应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2. 新媒体活动应坚持群众史观
        3. 新媒体活动要求回归“人的本质”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新媒体政治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 新媒体要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1. 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影响重构
        2. 新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引导作用
    (二) 新媒体要加强民众的政治认同
        1. 新媒体要加强民众的媒体接近权
        2. 新媒体要整合民众群体凝聚力
    (三) 新媒体应充当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代言人”
        1. 新媒体要为公众提供公开表达意见的渠道
        2. 新媒体实现民众新闻的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力丹;曹文星;;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新媒体十年发展评述[J];编辑之友;2012年01期

2 郑亚鹏;;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娱乐节目的发展[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3 孙宜君;王建磊;;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与提升[J];当代传播;2012年01期

4 罗惠娜;;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5 龚向和;人权保障:民主与宪政理论的灵魂[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郑维伟;;新媒体与公民有序参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程粉艳,程刚;新闻媒体与社会公正[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谢岳;权力的流变: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政治话语[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9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构建[J];学术论坛;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831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1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