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及传媒技术的研发与实施,促使国内媒介更迭。特别是近些年来,自媒体、VR、AR、移动媒体等新媒介迅速崛起,对传统媒介形成不可忽视的冲击。社会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垂直型单方向结构”模式转向“复合型双方向结构”模式,形成了交互性传播模式,成为新兴媒体的主流传播模式。受众从被动接受变成新媒介环境中的主动选择与反馈。与此同时,媒介之间的节点更加模糊,新旧媒介的融合已为必然趋势,新媒介的使用与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的“次流媒体”、“民间舆论场”。在此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岗位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数量增大。但对传媒人才的专业水平、能力需求及选取尺度上也出现了新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记者作为媒介传播的主要从业人员,他们是讯息、影像采集、制作、播出的主要人员,在媒介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从1963年开始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走过了55个春秋,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与培养模式,而在这段时间里,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印刷/纸质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时代度过。网络媒介时代为新型媒介,其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具有时代性。在媒介更替与发展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满足新媒介、融媒介对传媒人才的更高需求;如何改良固有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理念;认清纷繁复杂的专业教育现状成为目前传媒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两所本科院校(河南大学、周口师范学院)151名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择业行为、新媒体的认知态度以及在校专业学习预期三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不甚满意,他们认为高校应当以新媒体机构的用人标准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在新媒介环境下,该研究重新审视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人才输出等方面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建构,探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如何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介的就业环境,真正达到专业人才需求单位的完美对接。具体而言,在媒介革新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我们应重新审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以及内涵。在传播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语言学、播音学四大学科进行学科定位与建设;其二,突破与完善传统专业培养格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应从以往的就业途径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逐步迁移至新媒体方向。第三,改变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从传统用媒体的“采-编-播”一体到新媒体的“全媒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一专多才的培养理念,根据传媒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理念。第四,健全课程教学环节,以传媒人才与市场人才专业技能需求为导向,构建基础理论教学环节与专业技能教学环节,紧跟时代步伐。本研究探索了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对目前新媒介环境下存在的专业人才输出与人才需求如何无缝对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冀该研究能为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师资优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同时也希望同类高校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增设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值得指出的是,该项研究由于受试样本容量不是很大,问卷调查范围仅局限在河南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部分高校,故地域范围不广,研究结果也许不足以辐射全国。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更大的研究样本容量,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我国一类高校,将能更全面地丰富本领域的研究成果。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22.2-4;G642
【部分图文】: 图 1-1从图(1-1)可以发现,媒体机构多看重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力”、“经验”、任”,可见传媒变革时代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专业”、”、“合作”排名也比较靠前,说明媒体机构重视传媒从业人员对工作负责任态
(二)播音主持专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
通过图(4-2)可发现,学生把限制未来就业因素主要归结于“不了解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松;周建恒;;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定位探究[J];艺术教育;2015年01期
2 张国光;;从多元智能理论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招生面试设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3 李红光;;论网络播音主持的实践和人才的培养[J];新闻知识;2011年08期
4 费成林;;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新趋势——“首届两岸三地播音主持论坛”综述[J];中国电视;2011年08期
5 肖俏;;试论新时期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发展方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蕾;;加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7 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韩敏;;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3期
9 张继娅;;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微格教学法之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10 陈京生;;从职业能力需求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定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思洋;“全媒体时代”下我国节目主持人的转型升级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2 柳柽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王睿;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
2832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