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话语:以“柴静现象”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0-09 07:48
自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话语分析研究逐步走进我国传播学和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它让人们了解到包括传播在内的文艺现象背后属于意识形态的操控性和主导性特征,及话语意蕴的生成方式等。就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而言,其文化身份不仅代表着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同时还意味着时代所赋予的,国家垂直体系建构要求下的多重话语组织表现形式。 本文聚焦于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柴静现象”为中心,探讨新闻话语和主持人表现个体之间的关系,从主持人的话语空间,电视话语构成模式、要素和电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倾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用系统的观点来看话语权在实际传播中的建构形式,并且阐释这种建构形式的合目的性。 第一章,对传播学领域的话语研究作大致梳理,介绍“柴静现象”的具体内容和指代意义,对主持人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价值作简要概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柴静现象”的话语表现特征进行论述,将电视新闻记者型主持人的话语空间分为个人观点、媒介话语、民声民意和国家意识形态要求,分析这些话语类型在“柴静现象”中的具体展现。 第三章,从电视新闻话语接受和建构两方面分析实际传播过程中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话语场域构成,再从宏观考量、微观角度、制作要素三方面阐述在“柴静现象”中新闻话语的建构方式。 第四章,对形成“柴静现象”的意识形态要求进行论述,并以之为基点进而从时代要求,人文关怀,膜拜性和原真性三个方面,探讨电视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 结语部分总结主持人个体对电视新闻话语权建构的意义,提出主持人在自我认知上重视话语力量,能动扩宽话语体系的可能性。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
1.2.2 对电视新闻记者型主持人及对柴静的研究
1.2.3 对电视新闻话语的研究
1.3 话语与话语分析
1.4 柴静现象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记者型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话语空间
2.1 “柴静现象”的表现特征
2.1.1 语言风格上的摸索:从冷峻到人文关怀
2.1.2 目的性的题材选取
2.1.3 焦点关注上的时政特点
2.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代表的话语力量
2.3 柴静与电视新闻话语空间
第3章 电视新闻话语分析
3.1 实际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接受
3.1.1 实现话语接受的要求
3.1.2 受众解读的途径
3.2 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目的及意义分析
3.3 从“柴静现象”分析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方式
3.3.1 宏观考量
3.3.2 微观角度
3.3.3 制作要素
第4章 电视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4.1 电视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
4.2 “柴静现象”与新闻话语意识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33430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22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
1.2.2 对电视新闻记者型主持人及对柴静的研究
1.2.3 对电视新闻话语的研究
1.3 话语与话语分析
1.4 柴静现象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记者型主持人与电视新闻话语空间
2.1 “柴静现象”的表现特征
2.1.1 语言风格上的摸索:从冷峻到人文关怀
2.1.2 目的性的题材选取
2.1.3 焦点关注上的时政特点
2.2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代表的话语力量
2.3 柴静与电视新闻话语空间
第3章 电视新闻话语分析
3.1 实际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接受
3.1.1 实现话语接受的要求
3.1.2 受众解读的途径
3.2 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目的及意义分析
3.3 从“柴静现象”分析电视新闻话语建构的方式
3.3.1 宏观考量
3.3.2 微观角度
3.3.3 制作要素
第4章 电视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4.1 电视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
4.2 “柴静现象”与新闻话语意识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衬春;;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女性视角与优势[J];传媒观察;2006年01期
2 崔梅;赵兴元;;试论新闻话语的意指构成及其解读[J];当代文坛;2010年05期
3 孙宝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定义与元素[J];东南传播;2008年11期
4 张静民;《新闻调查》的选题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03期
5 罗幸;;柴静在《新闻调查》栏目中的主持艺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09期
6 李洁;;浅谈记者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以《新闻调查》为例[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7 邹蕖;;《新闻调查》的女性话语风格——编导范铭、记者柴静作品分析[J];电视研究;2006年07期
8 苏海涛;邱越;;关于“话语”的关键词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丁和根;梵·迪克新闻话语结构理论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李小进;;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3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