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偶像养成类节目受众需求探析——以《创造营2019》为例
【文章目录】:
一、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现状
(一)注重粉丝培养,真正实现互动性
(二)迎合受众需求,刷新节目模式
(三)整合媒介资源,制造“粉丝经济”
二、偶像养成类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
三、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一)求新心理
(二)好奇与窥伺心理
(三)参与心理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玲玲;;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无限挑战》成功的原因[J];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09期
2 余庆玲;;传播学视域下的星素角色分析——以《心动的信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年03期
3 滕鲁阳;;抗疫电视节目《两地书》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20年06期
4 徐楷昕;;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J];新闻论坛;2019年06期
5 任景华;;关于传播学本科教育专业方向的思考——兼论商科与传播学融合人才培养问题[J];青年记者;2019年36期
6 卫雅娟;;艺术传播学的现实境遇和发展路径——有关艺术传播学的学科构建思考[J];才智;2020年06期
7 贾秀秀;;“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学再思考[J];新闻传播;2019年22期
8 李蕾;;计算传播学:可能与可为[J];新闻与写作;2020年05期
9 塔娜;;“计算传播学”的发展路径:概念、数据及研究领域[J];新闻与写作;2020年05期
10 巢乃鹏;黄文森;;范式转型与科学意识:计算传播学的新思考[J];新闻与写作;202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芸;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D];上海大学;2012年
2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3 曾欢迎;以人为中心[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廖圣清;20世纪90年代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徐强;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何威;网众与网众传播[D];清华大学;2009年
7 林成琳;统一性传播理论[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伍静;中美传播学早期的建制化历程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倩;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新探索[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华敏;从课程设置的内容看美国传播学研究生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如歌;建构与消解:传播学“批判学派”于中国语境的话语变迁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郝晴晴;传播学视域下出版社新浪微博利用情况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5 李虹;传播学语境下的儿童博客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丁志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的研究趋向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吴志远;主体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传播学研究论纲[D];安徽大学;2013年
8 刘蓓蓓;传播学角度下的手机短信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鲁其明;外交谈判中的传播学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10 杨茜;从就业访谈看传播学硕士生教育[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36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3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