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中看中国-中亚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0-10-14 06:27
纪录片《鸿》选择了三名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中亚学院的留学生进行拍摄:“回家”的东干族人白勇博,塔吉克学生眼中的“大哥”阿兹佐夫,和吉尔吉斯“歌手”吴晨曦。《鸿》从中亚奖学金入手,记录了中亚地区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西安的留学经历,展现了当代留学生最真实的生存镜像,让我们直面文化交流、宗教信仰、和个人追求中最真切的一面。通过观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以此增进受众对中亚留学生这一群体的了解,进一步消除文化隔阂和障碍,促进彼此平等双向的沟通。延伸思考的主题为:从《鸿》中看中国-中亚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针对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方式结合全知视角的叙事角度;用细节镜头捕捉人物内心;真实记录的基础上“超越真实”;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和个性,实现中国-中亚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减少文化隔阂和文化障碍,用感情打破坚冰,拉进心理距离,实现情感共鸣。
【学位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J9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策划方案
一.选题缘由
二.创作价值与意义
三.同类作品综述
四.创作主题
五.表现方式
第二部分 专业作品
纪录片《鸿》人物对话摘录(后篇)
第三部分 业务分析 从《鸿》中看中国-中亚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一 业务问题的提出
二 业务探索和实践
(一)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故事化叙事+纪录片的叙事角度:第三人称结合全知视角
(二)细节镜头的应用对于人物内心的捕捉和表现----细节的描摹
(三)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真实的呈现
(四)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减少文化障碍和隔阂,拉近心理距离,实现情感共鸣
(五)纪录片《鸿》框架脉络分析
三 理论总结和思考
(一)纪录片《鸿》实践操作中的三个关键词
(二)中国-中亚之间的传播隔阂和障碍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0316
【学位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06;J9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策划方案
一.选题缘由
二.创作价值与意义
三.同类作品综述
四.创作主题
五.表现方式
第二部分 专业作品
纪录片《鸿》人物对话摘录(后篇)
第三部分 业务分析 从《鸿》中看中国-中亚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一 业务问题的提出
二 业务探索和实践
(一)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故事化叙事+纪录片的叙事角度:第三人称结合全知视角
(二)细节镜头的应用对于人物内心的捕捉和表现----细节的描摹
(三)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真实的呈现
(四)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减少文化障碍和隔阂,拉近心理距离,实现情感共鸣
(五)纪录片《鸿》框架脉络分析
三 理论总结和思考
(一)纪录片《鸿》实践操作中的三个关键词
(二)中国-中亚之间的传播隔阂和障碍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冀小峰;;“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的跨文化叙事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07期
2 李建军;;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新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袁胜育;汪伟民;;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5期
4 王小鲁;;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契约精神[J];电影艺术;2011年05期
5 范祖奎;胡炯梅;;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马红斌;静水流深评论——析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成功[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840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4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