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5:52
   20世纪后期以来,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媒体陷入极大的发展困境,特别是其承载很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人们越是远离广播电视媒体,越是激发了这种“传统”媒体形式想要寻求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发展方案。为此,本研究聚焦于新媒体时代兴起这一时代背景,考察作为新兴媒体形式的各种新媒体是如何传播小众文化而影响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以及广播电视如何在积极适应这一时代背景的条件下创新发展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履行方式的。根据要回答的研究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围绕“新媒体”、“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三个关键概念展开,通过对重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积极进展和不足,发现其中对本研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完善的理论起到积极作用的重要成果。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广大受众对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的直观感受或间接理解,以及他们对不同媒体形式的使用偏好。通过参与式观察,帮助研究者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以及创新发展机遇等。在研究内容上,本研究在新媒体时代思考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并不单纯研讨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公共文化服务”议题上,使得本研究更有张力,研究结论更具有持续的理论建构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在研究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议题上,更多地回应了新媒体所提出来的挑战,并适当地讨论人们对新媒体隐忧和广播电视媒体回归的期盼,进而深化对通过整合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两者优势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研究。在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路径上,本研究认为应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强化权威信息发布,提升媒体公信力。积极引导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制作和供给的良好方向,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二是发展多种供给模式,吸引公众注意力。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行业内部产业一体化布局,增强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整合力度,建构智能移动数字平台传播矩阵。三是营造积极向上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争取主动为广播电视及其公共文化服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潜在广播电视受众重拾信心,进而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29.2
【部分图文】:

中国网,普及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正如《报告》中指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12

新兴媒体,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网民


1图 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比例伴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的崛起,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 4G 商用以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基于互12 《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 年 1 月,第 22 页。

中国移动,互联网,媒介接触,移动互联网


图 3 2014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有效媒体接触时间根据 2014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的有效媒介接触时间为 5.8 小时。其中,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时间总计达到 146 分钟,占 42%。远远超过 PC 互联网(100 分钟,29%)和电视(60 分钟,17%),并且已经接近 PC 互联网与电视媒体的总和。手机更是凭借其 104 分钟的媒体使用时间(不包括用户打电话、收发短信等非媒体使用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媒体。”14应该来说,互联网移动终端正在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它将成为或已逐渐成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媒体形式,因而,正在对广播电视媒体提出严峻挑战。如果广播电视行业继续漠视互联网的发展,回避手机等新媒体终端,继续严重传统的服务手段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那么,广播电视将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力和水平也将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广播电视行业需要认清形势、发挥独特优势、改革发展劣势,正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带到的机遇挑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鸣升;马军;;我国广播电视服务公共服务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15期

2 于辉;;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5年11期

3 宋芳;马军;;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宋芳;王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04期

5 徐圻;;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电视技术;2014年06期

6 吕平;孙永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广播电视覆盖[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4年01期

7 傅才武;;数字信息技术构建大文化传媒行业体制的合法性[J];江汉论坛;2014年01期

8 段寿建;杨朝凤;邓有林;;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云南省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为例[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01期

9 孙长旺;;公共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应“并轨”[J];大众文艺;2013年18期

10 于孟晨;;“微”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作用[J];新闻知识;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陈净卉;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论阐释和体系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薛瑞;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卢迎安;当代中国电视媒介的公共性研究(1978-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海涛;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共享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4年

2 刘玮楠;基于多屏互动的数字电视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3 孙佳乐;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马力;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吴建华;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淑敏;美国公共电视的历史变迁[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7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47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