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当代艺术传播“标签化”的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1:15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传播的影响,艺术传播“标签化”是当下一个突出的艺术现象。“标签化”传播是用凝练的语言“标签”进行分类传播的方式。在艺术传播中,艺术“标签”主要运用在艺术的风格与形式、主题与内容、艺术家和艺术身份在语言上的分类和总结。艺术“标签”在传播时由传统的表意功能,转变为快速传播的功能。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艺术“标签”使用范围的扩大而形成泛标签化和污名化的特征。在使用时,艺术“标签”由最初被动的霸权标签,转变为主动的反标签。当代艺术传播“标签化”的现象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影响着艺术“标签”语言的形成;以及西方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就有运用艺术“标签”传播的习惯,而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西方的启蒙,所以延续了这一传播惯例。其次,“标签化”传播的兴起与新媒体线上传播的“短、平、快”的模式有很大联系,艺术传播在此环境下也采用“标签化”语言来进行传播。在线下传播时,各类展览所用的展签、标语等,均使用标签化的语言来介绍。在社会群体传播的舆论效应中,可以催发“标签”的生成,也使其成为圈子内的通用语言。再次,艺术传播“标签化”得以被广泛接受,也与传播受众的心理因素有关。最后,艺术产业在传播艺术过程中,为了能够迎合消费市场的惯例,运用艺术“标签”传播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宣传手法。艺术“标签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艺术产生许多作用,艺术“标签化”一方面有利于全民艺术普及,帮助受众赏析和理解艺术,以及促进艺术品的消费,拉动艺术经济增长等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了解过多的艺术“标签”的人,会限制受众对艺术欣赏的感知力,也会抑制了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活力艺术,和加剧大众审美快餐化。同时也会造成艺术品逐渐沦为商品市场的玩物,成为艺术家追逐名利的工具等负面问题。研究艺术传播“标签化”的现象,反映出当代艺术传播的现状和艺术活动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06;J124
【部分图文】:

照片,大批判,可口可乐


批判”(如图 1-1)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中他以中国工人形象、饮料商标和数字印章等元素,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元素“标签”。“大批判”系列作品,也通常被贴上“政治波普”的标签。他将文革时期招贴元素与西方广告招贴元素结合起来,将熟悉视觉元素和视觉构图的张力,杂糅在一起,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处理,达到某种嘲讽和消解的目的。王广义本人表示这些作品反映了讲求高效率、凡事快速完成、不断汰旧换新的时代风潮,亦如视觉发展的焦点。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如图 1-2)系列作品中的时代标签、记忆标签等。他采用老式照片的样式,将人物表情刻画地冷漠疏离,让这个家庭虽然有血缘关系看起来像是后期组合在一起的。在艺术传播根据张晓刚的多重元素“标签”组合检索有:《乔纳森 菲恩伯格谈张晓刚作品:关于时间与记忆的绘画》(2019)、《读懂张晓刚:血缘的记忆与失忆》(2016)《记忆的自我修正—张晓刚巨幅早期大家庭〈全家福〉》(2017),包括张晓刚自所己出版的个人专著:《血缘的历史:1996年起以前的张晓刚》(2016)等,都有运用该“艺术”标签。

照片,大家庭,装置艺术,标签


批判”(如图 1-1)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中他以中国工人形象、饮料商标和数字印章等元素,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元素“标签”。“大批判”系列作品,也通常被贴上“政治波普”的标签。他将文革时期招贴元素与西方广告招贴元素结合起来,将熟悉视觉元素和视觉构图的张力,杂糅在一起,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处理,达到某种嘲讽和消解的目的。王广义本人表示这些作品反映了讲求高效率、凡事快速完成、不断汰旧换新的时代风潮,亦如视觉发展的焦点。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如图 1-2)系列作品中的时代标签、记忆标签等。他采用老式照片的样式,将人物表情刻画地冷漠疏离,让这个家庭虽然有血缘关系看起来像是后期组合在一起的。在艺术传播根据张晓刚的多重元素“标签”组合检索有:《乔纳森 菲恩伯格谈张晓刚作品:关于时间与记忆的绘画》(2019)、《读懂张晓刚:血缘的记忆与失忆》(2016)《记忆的自我修正—张晓刚巨幅早期大家庭〈全家福〉》(2017),包括张晓刚自所己出版的个人专著:《血缘的历史:1996年起以前的张晓刚》(2016)等,都有运用该“艺术”标签。

艺术家,索引图,标签


图 1-3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索引图①图 1-4 林天苗 《凸起的文样》②贴“标签”的行为也是一种自我定位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有 “罗森塔尔效应”,即当人被贴上某一种“标签”时,会自觉向这种“标签”倾向,使自己与该“标签”的行为相符合。艺术家在贴标签时,也会潜移默化趋向于该“标签”相符合行为。在当下,青年艺术家是时代的宠儿,各类艺术传播机构不还余力的用各种各样的“标签”将这些青年艺术家打造成市场明星。这些“标签”虽然能对青年艺术家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会成为艺术家长期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成熟的艺术家创造“标签”,成长中的艺术家寻找自己的“标签”,拥有标签的艺术家想要突破“标签”的束缚,像是一座以艺术之名的围城,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所以,艺术品份定位的“标签”,主要运用在对于艺术品的命名上,也体现出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在对于艺术家身份的“标签”,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宣传上。通过寻找艺术家自身的“标签”,加深人们对艺术家的识别。(三)中国当代艺术传播“标签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媒介文化变迁[J];新闻记者;2015年03期

2 王非;;中国当代艺术世界的标签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21期

3 邵娟;;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及“标签化新闻”浅析[J];中国记者;2014年09期

4 左晶;;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传播”现象解读[J];科技与出版;2014年04期

5 徐红;涂江浩;;解读标签化下的传播偏向[J];新闻世界;2013年12期

6 王建民;;“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涂艳;;全球化大众文化中的文化霸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邓;王眉;;网络舆论的“污名化”效应与“多数的暴政”[J];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丹丹;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2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2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