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研究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突发性事件与二次伤害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突发性事件的概述
一、突发性事件的定义
二、突发性事件的分类
三、我国突发性事件的特征及其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二次伤害的界定
一、二次伤害的定义
二、二次伤害的分类
三、突发性事件与二次伤害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二次伤害的表征
第一节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事件报道
第二节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分析——以“温岭杀医案”为例
一、案件回顾
二、案例分析
(一)媒体报道了什么?
(二)媒体报道如何造成二次伤害?
第三章 突发性事件中二次伤害产生的危害及原因
第一节 突发性事件中二次伤害的危害
一、受害者及其家人:长久的心灵创伤
二、媒体:公信力严重受损
三、社会舆论:出现“一边倒”现象
四、二次伤害引发的“蝴蝶效应”
第二节 二次伤害产生的原因
一、媒体从业者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
二、媒介环境变迁,网络规范缺失
三、媒介竞争激烈,眼球效应凸显
四、媒体报道倾斜,加剧伤害产生
第四章 突发性事件中二次伤害的应对策略
一、新闻法制建设势在必行
(一)加强新闻立法建设
(二)建立二次伤害问责机制
(三)完善新闻责任理赔制度
二、媒体的自律:新闻职业伦理的内化
(一)加强媒体伦理道德建设
(二)完善媒体内部的自我矫正
三、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媒介的良心
(一)把握好采访中的“度”
(二)把握好新闻报道中的“度”
(三)新闻媒体应当把握好舆论引导的“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宁;如何保证和体现非事件新闻的新闻性[J];新闻与成才;1999年08期
2 于晓蓉;从“触摸50年”看非事件新闻的写作[J];新闻与写作;1999年12期
3 高挺先;;准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度”[J];青年记者;2001年03期
4 陶兆龙 ,方国定;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现状及对策[J];电视研究;2003年12期
5 焦建军;重视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J];传媒观察;2005年07期
6 王瑛;;“事件意识”让新闻“动”起来[J];中国记者;2006年07期
7 陈智通;;浅论突发性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与方法[J];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8 赵昱;付振中;;媒体的“聚”和“散”——以“黑砖窑”事件新闻传播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汪家驷;;论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J];新闻战线;2010年04期
10 杨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J];电视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东辉;中文新闻事件抽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苏素;新闻事件类图书的选题策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绍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线上博弈[D];兰州大学;2015年
4 张博宇;论网络舆论事件的政府应对措施及其法治化[D];复旦大学;2013年
5 程诚;我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二次伤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6 郭小良;争议性事件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善后报道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王超;我国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特点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9 关晨炜;论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介引导[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武丽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9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5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