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与“课堂革命”
【文章目录】:
一、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者本位”现象比较严重
(二)“不对称性传播”带来“宿命般的问题”
(三)“中间地带传播”带来的问题
(四)“传播的单向度”带来的问题
(五)“传播效果不能即时评估”带来的问题
二、以“媒体融合”为外驱动力,努力推动“课堂革命”进入行稳致远的“快车道”
(一)以“媒体融合”为“外驱动力”,努力推动课堂知识传播主体的传播理念从以往的“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
(二)以“媒体融合”为“外部助力”,努力推动课堂知识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之间从以往的“信息不对称”向“信息对称”转变
(三)以“媒体融合”为助推力,努力推动课堂知识传播由选取最大公约数式的“中间地带的传播”向“因材施教”式的传播转变
(四)以“媒体融合”为助推力,努力推动课堂知识传播由以往的“传播的单向度”向“多向度传播”转变
(五)以“媒体融合”为助推力,努力推动课堂知识传播由以往的“传播效果不能即时评估”向“传播效果的可随时评估”转变
三、小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学民;于淑婧;;新形势下政治文明传播中中国媒体的新使命[J];新闻前哨;2017年10期
2 荆学民;祖昊;;论政治传播的历史性——一种哲学的审视[J];国际新闻界;2016年09期
3 裴怡;;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12期
4 谭曦;;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化利弊分析[J];传媒论坛;2020年05期
5 李爽;;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12期
6 张秀蓉;;浅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22期
7 王传领;;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主体的自律性与道德底线——以“电影《二十二》表情包”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18期
8 李想;;试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主体变迁[J];新闻战线;2017年08期
9 李志业;;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7期
10 杨国田;;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传播;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2 李颖;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朱巧燕;转型期中国科学传播行动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4 徐强;中医传播中的主体化倾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袁会;公共事件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主体互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蒋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中的社交网络传播效果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陈陈;网络文学传播主体的类型和传播策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2 龚雪;UGC背景下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困境与进路[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维振;媒介智能化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杨晶;谁在“推转”中国:推特新闻中国形象传播主体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5 徐弯弯;大众化知识付费平台的传播特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刘璐;基于实现论幸福感的积极传播主体的媒介使用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一珂;新场景视域下传播主体角色功能的演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年
8 包卓;新媒体互联网社区传播主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刘佳;微博新闻传播主体论[D];湖南大学;2013年
10 于芮苏;基于不同传播主体的微博风险呈现与沟通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6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