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期何其芳对毛泽东《讲话》的传播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D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何其芳的思想转变及其完成
2.1 延安之前
2.2 延安前期
2.3 文艺整风运动时期
3 何其芳传播毛泽东《讲话》的背景
3.1 《讲话》的权威性
3.2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文艺发展
3.3 《讲话》在国统区的传播
3.4 新华日报社的内部争论
3.5 何其芳自身原因
4 何其芳传播毛泽东《讲话》的具体过程与内容
4.1 在重庆的第一次传播
4.1.1 宣讲《讲话》
4.1.2 质疑之声
4.2 在重庆的第二次传播
4.2.1 文艺界的统一战线工作
4.2.2 现实主义之争
5 何其芳传播毛泽东《讲话》的价值与作用
5.1 文学角度:廓清国统区文艺界
5.2 传播学角度:一次典型的传播活动
6 对何其芳传播活动的认识与评价
6.1 不成功的政治角色
6.2 传播角度的经验教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宛聪;;毛泽东引领抗战文艺:“从此天下太平矣”[J];湘潮(上半月);2015年10期
2 姚韫;;何其芳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接受与创造性阐释[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靳明全;;抗战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评王学振新著《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片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段从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05期
5 颜敏;黄红春;;转换与执坚——何其芳诗歌理论的辩正[J];当代文坛;2013年02期
6 郝明工;;抗战烽火中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J];红岩春秋;2012年Z1期
7 熊飞宇;;何其芳的重要佚文:对蒋区文艺工作的意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卉;;何其芳三、四十年代佚作辑录与考订[J];新文学史料;2012年03期
9 蒋登科;;西方视角中的何其芳及其诗歌[J];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04期
10 黄红春;;何其芳文艺思想嬗变及其价值取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德钦;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赫艳华;延安文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永万;大后方文学中的重庆[D];西南大学;2012年
3 许琳;寻路的人[D];山东大学;2011年
4 苏琳琳;何其芳与艾青诗歌理论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美钦;“何其芳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雷;何其芳“艺术自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顾夏;借鉴与转换[D];湘潭大学;2005年
8 陈建华;延安文学体制与作家的创作转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70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7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