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青年群体的“话语对抗”模式探析
【文章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青年群体“话语对抗”模式的特征
(一)主体的表演性
(二)表达的对抗性
(三)形式的非理性
三、青年群体“话语对抗”模式的驱动力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
(二)新媒介的沉浸式“培养”
(三)加速时代焦虑情绪的蓄积
四、青年群体“话语对抗”模式的应对方法
(一)提升青年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
(二)发挥媒体的主流价值引导作用
(三)构建多元共存的话语秩序
五、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波;;“互联网+”背景下的少先队工作创新[J];少先队活动;2015年11期
2 于聪;;“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年17期
3 郑国兵;青少年与互联网[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曹开研;蒋昕臻;;《互联网与乡村振兴》[J];中国民族;2020年01期
5 梁晓雷;高亚龙;;互联网环境下越南共产党党群关系探析[J];新东方;2019年06期
6 朱迪;;“互联网+疫情”背景下的青年生活方式及未来影响[J];青年探索;2020年02期
7 朱迪;;互联网生存的内在张力[J];文化纵横;2019年06期
8 党振兴;;互联网法治助推“法治乡村”建设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01期
9 贾旖;常珍妮;许欣怡;许蕊;;“互联网+村务”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农村地区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0年09期
10 沈锦浩;;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新工人群体[J];工友;201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滢;“互联网+”模式下妇联工作创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2 孙雪亮;互联网时代青年的政治认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周游;农村居民互联网采纳行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彩霞;和谐社会视角下互联网对乡村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献峰;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张青;互联网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董筱庭;成都市农村社区建设中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伟红;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6年
9 郑春林;互联网环境下江苏省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苗俊玲;建国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及其启示[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0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7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