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浪漫关系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

发布时间:2020-11-11 15:40
   网络媒介的诞生为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方式,即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目前,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常态。其中网络浪漫关系作为情感投入较多的一种网络交往形式,其发展不仅能为网民恋爱提供更多新的可能,也能折射出中国人婚恋价值观念的转变,透视出人类情感需求的变迁。当处于网络浪漫关系中的两个个体,一旦确立网络恋爱关系,我们习惯上称其为网恋。网恋兴起于21世纪初,国内关于网恋的学术研究也集中在这一阶段,之后便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网恋作为一种新型恋爱方式曾经盛极一时,但在之后的15年里仿佛销声匿迹,一方面由于媒体对网恋较多的负面报道导致大众对网恋的态度较为悲观,一方面媒介技术的发展也演化出了很多网恋的新形态,虽然有着网恋的实质,很多人却不愿意把他们的经历描述成网恋,久而久之,网恋一词似乎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网络浪漫关系显然一直存在,甚至对它的需求比以往来的更加迫切,当“大龄”、“相亲”成为时下高频热词,“情感压力”、“社会焦虑”充斥日常生活,网恋便成了当今青年群体寻求私密,自由恋爱的一个出口,甚至被正名为告别单身的途径之一。相较于传统恋爱,网络恋爱最大的特征就是交往者真实身体的缺席,身体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空间之中,而人类爱情的知觉过程往往要依赖具象身体去发现和感受。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疑问:1、在真实肉身缺席的情况下,身体又是如何嵌入虚拟空间,参与交往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的?2、这种“数字化身体”的恋爱实践,在空间、身体、情感三重维度的虚实关系上发生了哪些历时性变化?3、从这种变化之中,我们又该如何反思技术建构的新型网络浪漫关系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从身体的角度切入,将质性研究与量化调查相结合,运用文献调查法、虚拟民族志和问卷调查法,来考察三种不网络浪漫关系形态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论文除去绪论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完成两个层面的梳理。其一是从理论上、源头上梳理身体与心灵、身体与爱之间的关系,身体在爱情关系中经历了从缺位到复位的过程,身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其二主线是梳理媒介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恋爱方式的变迁,暗线是揭示身体在各阶段恋爱方式中的存在状态,即从“在场”到“缺席”,尤其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浪漫关系中的身体也相应变成了数字式的。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笔者按照现实恋爱的形式,网民交往的目的,并根据技术影响下网络浪漫关系产生的不同场景,将目前的网恋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始于网络相亲的情感互动,本文以世纪佳缘网为例。二是始于网络交往的情感互动,本文以Soul为例。其特征是网络浪漫关系主体真实身体存在,却不在场。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浪漫关系形态也出现了异化,其特征是交往者身体实体已经不复存在,更不在场,笔者将其归纳为第三种新兴的网络浪漫关系存在方式,即始于网络迷恋的情感互动,本文以《恋与制作人》为例。这便构成了本文选取以上三个案例的行文逻辑。第二章至第四章在具体内容上都分为三节,第一节是找寻每一种网络浪漫关系在现实情境中的源头,并对其流变进行梳理,第二节根据经验材料及问卷调查结果对这三种形式的网络恋爱交往及互动行为进行分析,第三节从空间、身体以及情感等角度总结肉身不在场的情况下,交往者又是以何种方式将身体元素置于交往场景之中,参与主体间交流和互动的。第五章是本文的探讨与反思。首先从整体上对三种网络浪漫关系进行比较。笔者发现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浪漫关系中,交往主体的身体缺席程度逐渐加重,“数字化身体”的交往慢慢逃离了现实空间,摆脱了现实因素,进入永远的虚拟状态,交往者投入的线上情感愈多,其现实的真实情感也在悄悄地被消耗殆尽。此外,这三种网络浪漫关系不能完全剥离开去分析,它们之间是技术影响下层层嵌套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发展态势,但目前共存于当下。其次是从技术角度去探讨,三种网络浪漫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技术逻辑与生物逻辑高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身体的虚拟在场是交往者借助“想象、理想化、建构的身体”这一中介实现真实肉身与信息之间的交互的,而虚拟身体则是技术建构出的身体,即技术身体。无论是身体的虚拟在场还是虚拟身体,都需要技术与身体经验的深度融合,即物质性身体和社会性身体作为指导。最后从社会文化上反思,笔者认为没有身体作为交流主体的网络恋爱实践所遮蔽和忽略的是虚拟网络情感对现实情感的多方面补偿,但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替代和满足,使得人们的真实情感逐渐走向缺席,对现实的人际期望开始降低,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的循环之中,造成更深的孤独感。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柏拉图,朋友,爱情,身体


相较于传统恋爱,网恋的最大特点就是恋爱者身体的缺席,素未谋面的网恋??双方“诗意地栖居”在虚拟空间,享受着这般去肉体化的熟络,他们仅凭网上交??流就能达到“互相了解”,甚至能够在这种朦胧的社会网中重新定义彼此的亲密??关系。人们摆脱了实际交往的种种负担,使爱情本来具备的想象性和虚拟性一并??被暴露。埃及裔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预言“五百年的人类主义历??史可能要寿终正寝,一种浩渺苍茫的‘后人类主义’正在逼近”。而当其与媒??介技术、媒介文化相遇、交汇、统一而成一种新语境之时,我们的爱情也必然是??赛博格式的,爱情中的身体也将以数字化的形式登台出场和表演。??从古至今,我们讨论的爱情从无需身体到重视身心统一,从需要身体在场到??适应身体缺席,甚至从对身体客观存在的固有认知到对虚拟身体的坦然自若,身??体从隐退到消失,仿佛我们绕了一周又回到了“柏拉图式爱情”的年代。不妨细??细斟酌,“柏拉图式爱情”中的身体是存在的,只是处于灵魂之下的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而现在的网恋对象甚至可以是一个无生命的被编码的数据人,尚可乐此??

等级图,实名,注册机制,等级评价


?第二章网络相亲:想象与现实交织的"身体"一以世纪佳缘网为例???第二节众里寻“他”:始于相亲的情感互动??―、信息公开的陌生人??(一)后台实名注册??打开世纪佳缘移动用户端,启动图上写着“世纪佳缘?勇敢爱”的主题,再??进入就来到了注册页面。世纪佳缘移动用户端根据国家网信办规定采用手机号注??册的形式,用户需提交具体详实的个人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身??高、体重、脸型、发型、学历、所在地区、工作情况、月薪、住房情况、买车情??况、择偶要求、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等。手机信总仅作为实名信总的?部分,??如果用户想获得奖励和优先推荐的机会还可完善身份信息,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开通芝麻信用;完善学历信息,上传学历证明;完善财产信息,上传财产证??明等。此外,会员还可撰写个人独白,录制语音独白,上传个人相册。以上经网??站后台认证后,才能获得一个相应的ID,进行之后相关的交友活动。??

网络浪漫关系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


图10.??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瑶;;如何提高公安民警媒介技术使用与创新能力[J];科技传播;2018年20期

2 闵会轩;;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介技术批判研究[J];新闻前哨;2016年12期

3 党瑾雯;;融媒介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困境与出路[J];价值工程;2017年22期

4 易吾;;媒介技术的变革看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J];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10期

5 沈悦;安康;;新媒介技术下电视传播效果与媒介政策变革初探[J];科技传播;2016年13期

6 黄月琴;;新媒介技术视野下的传播与赋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7 李祖平;;先进媒介技术先进媒介技术,从“入门级”到“魔幻级”[J];今日科技;2014年11期

8 覃琴;张涛甫;;应对媒介技术革命新常态[J];青年记者;2015年04期

9 李璐;;麦克卢汉“媒介四元律”的释义与辨析[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6年00期

10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上)[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国强;儿童数字化阅读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2 何红连;大众媒介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卢兴;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4 任飞;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东;作为变革诱因的新媒介[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磊;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及其对传播学媒介技术研究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8年

2 杨亚丽;麦克卢汉媒介定律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3 胡梦齐;网络浪漫关系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D];安徽大学;2019年

4 王星星;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思想的批判[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佳敏;基特勒媒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高艺;媒介技术观念在智能时代的反思与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7 程汉华;媒介技术、祭祀仪式与文化镶嵌[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鹏阳;交流的幻象—人与媒介的交流的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魏然;挪用与嵌入:微信位置签到实践的驯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张明丹;互联网在民主选举中的作用[D];东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9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79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