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社会化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2 23:02
作为Web2.0时代的“新新媒介”,社会化媒体既是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媒介技术而存在,它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社会整体的信息传播环境,同时也给中国的公益传播和公益实践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由精英阶层主导的传统公益正在向人人都可参与的“微公益”转变,社会众多微小的力量正在慢慢汇聚,构筑充满友爱的社会生活。 本文从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媒介技术的维度探讨了社会化媒体对中国公益传播产生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的偏向对公益传播形态变革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针对社会化媒体给公益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借鉴了媒介环境学的生态视角,认为通过和各社会主体如政府、媒体、学校、社会化媒体服务商、公众等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实现社会化媒体和人之间关系的平衡,构建一个平衡和谐的公益传播环境。 第一章在对中国社会化媒体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概括了社会化媒体的特征、表现形式及分类。 第二章以“媒介即环境”立论,论述了社会化媒体固有的物质结构、符号形式对信息性质的决定作用。并从感知环境、符号环境、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分析了社会化媒体对整个社会大信息环境的塑造,为公益传播提供了一个新媒介环境。 第三章从“媒介的偏向”理论视角出发,对社会化媒体固有的偏向对公益传播形态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具体体现在四个层面:民主化偏向使公益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微内容偏向使公益传播内容彰显个性化;场景融合偏向使公益传播方式丰富多样;情感偏向使公益传播效果产生扩散。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形态的变革对中国公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精英阶层为主导的传统公益正在向人人参与的微公益转变。 第四章在“媒介中性论”观点的指导下,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给公益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为:草根传播使内容监管困难,求助信息真假难辨;碎片化信息使公益信息泛滥,造成审美疲劳;过度依赖意见领袖,影响微公益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媒介环境学的生态视角,提出通过和各社会主体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实现媒介和人关系的平衡,构建一个平衡和谐的公益传播环境。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第二 节 社 会 化媒 体 的 表现 形 式 及特 征一、 社 会 化媒 体 的表 现 形 式及 分 类 随着 媒 介 技术 的 发 展, 社 会 化媒 体 的 表现 形 式 日 渐丰 富 , 目 前 最 常 见的 有 论 坛、 博 客 、维 基 百 科 、播 客 、 微 博 、 社 交网 络 、 视 频网 站 、 社 会 化 书 签等 。 根 据 不同 的 角度 ,社 会 化媒 体的 分 类方 式 亦有 不 同 。 国内 新 媒 体营 销 专 家唐 兴 通 将社 会 化 媒体 分 为 八 大类 : 社 会关 系 网 络、 视 频 分享 网 络 、照 片 分 享 网络 、 合 作词 条 网 络、 新 知 共 享网 络 、 内 容 推 选 媒体 、 商 务 关 系 网 络 、 社 会 化 书 签 。[ 2 4 ]中 国 社 会 化 商 业 资 讯 提 供 商 C I C 网 罗 近 百 个 国 内 社会化 媒 体 网站 , 细 分 出 18 类 社会 化 媒 体类 型 , 绘 制出 中 国 社会 化 媒 体 概览 格 局 图, 如图 1 -3 所示 。
山东 师 范大 学 硕士 学 位论 文 的 学 校 , 对 资 金 的 支 出 项 目 进 行 公 布 ( 图 3- 3 ); 四 是 和 网 友 的 互 动 , 回 复 网 友的咨 询 ,对 热 心网 友 的参 与 表示 感 谢等 ( 图 3- 4) 。在语 言 风 格方 面 , 由 于 新 浪 微博 14 0 字的 篇 幅 限制 , 直 接、 简 洁 成 为微 公 益 传播 的 叙 事特 点 ; 在 感情 色 彩 上, 理 性 但不 失 活 泼 ,多 采 用 语气 助 词、 表 情 符 号 等增 加 信 息的 亲 和 力和 号 召 力 。此 外 , 为 弥 补 篇 幅限 制 的 缺 陷, 文 中 也 多采 用 链 接方 式 来 实现 内 容 的深 度 扩 展 ,图 片 、 视 频 的 加 入使 信 息 的 传播 立 体 化 ,更 加 生 动的 呈 现 了事 件 的 细节 , 在 扩展 信 息 量的 同 时 , 也增 强 了 公益 传 播 的效 果 。
活动进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1349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206
【部分图文】:
第二 节 社 会 化媒 体 的 表现 形 式 及特 征一、 社 会 化媒 体 的表 现 形 式及 分 类 随着 媒 介 技术 的 发 展, 社 会 化媒 体 的 表现 形 式 日 渐丰 富 , 目 前 最 常 见的 有 论 坛、 博 客 、维 基 百 科 、播 客 、 微 博 、 社 交网 络 、 视 频网 站 、 社 会 化 书 签等 。 根 据 不同 的 角度 ,社 会 化媒 体的 分 类方 式 亦有 不 同 。 国内 新 媒 体营 销 专 家唐 兴 通 将社 会 化 媒体 分 为 八 大类 : 社 会关 系 网 络、 视 频 分享 网 络 、照 片 分 享 网络 、 合 作词 条 网 络、 新 知 共 享网 络 、 内 容 推 选 媒体 、 商 务 关 系 网 络 、 社 会 化 书 签 。[ 2 4 ]中 国 社 会 化 商 业 资 讯 提 供 商 C I C 网 罗 近 百 个 国 内 社会化 媒 体 网站 , 细 分 出 18 类 社会 化 媒 体类 型 , 绘 制出 中 国 社会 化 媒 体 概览 格 局 图, 如图 1 -3 所示 。
山东 师 范大 学 硕士 学 位论 文 的 学 校 , 对 资 金 的 支 出 项 目 进 行 公 布 ( 图 3- 3 ); 四 是 和 网 友 的 互 动 , 回 复 网 友的咨 询 ,对 热 心网 友 的参 与 表示 感 谢等 ( 图 3- 4) 。在语 言 风 格方 面 , 由 于 新 浪 微博 14 0 字的 篇 幅 限制 , 直 接、 简 洁 成 为微 公 益 传播 的 叙 事特 点 ; 在 感情 色 彩 上, 理 性 但不 失 活 泼 ,多 采 用 语气 助 词、 表 情 符 号 等增 加 信 息的 亲 和 力和 号 召 力 。此 外 , 为 弥 补 篇 幅限 制 的 缺 陷, 文 中 也 多采 用 链 接方 式 来 实现 内 容 的深 度 扩 展 ,图 片 、 视 频 的 加 入使 信 息 的 传播 立 体 化 ,更 加 生 动的 呈 现 了事 件 的 细节 , 在 扩展 信 息 量的 同 时 , 也增 强 了 公益 传 播 的效 果 。
活动进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今传媒;2011年10期
2 马晓荔,张健康;公益传播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传播;2005年03期
3 何道宽;;媒介环境学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7年01期
4 彭兰;;WEB2.0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J];国际新闻界;2007年10期
5 彭兰;;个性化与社会化:Web2.0时代信息消费的双重旋律[J];国际新闻界;2008年03期
6 张艳;;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扩散[J];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期
7 狄仁昆,曹观法;雅克·埃吕尔的技术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田丽;詹齐越;;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进展[J];传媒;2013年10期
9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梅其君;陆劲松;;从自主的技术到自由的伦理——埃吕尔的技术伦理思想初探[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881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881349.html